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文化与审美退化(2)

2015-12-09 01:43
导读:欣赏大众对艺术家的积极反作用是审美张力的二度推进,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喷射影响过程,欣赏者处于低位,但是水平已经迫近高位,成为施动者,在后

欣赏大众对艺术家的积极反作用是审美张力的二度推进,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喷射影响过程,欣赏者处于低位,但是水平已经迫近高位,成为施动者,在后续欣赏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家虽然处于高位,但是已经感受到了迫近的压力,成为受动者,在接续的创作中要提供水平更高的作品。随之大众不是消极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的审美建设者,他们施加的垂直上推压力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显性的,欣赏者通过媒体直述对作品的感受,通过购买行为表达赞许与支持,这里面就包含着新的期待;另一种是隐性的,也是长久的,欣赏者在精英艺术的影响下进入新境界,虽然对具体的艺术家没有具体的希望,但是对整体的艺术发展有了新要求,原地踏步的作品不会再产生高峰体验,如果同水平复制,欣赏者就会用脚而不用手来投票,这就迫使艺术家努力提升原创能力,以便拉开与欣赏者的距离,距离产生美,张力便就此恢复了。欣赏者提高了的素养刺激了艺术家,艺术家将再提升的素养表现在作品中,这就是“反对象化”过程。

在两度推进中,艺术家与欣赏者的落差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审美张力在缩与伸中显示出弹性,前肢爬升,后肢跟进,社会审美质量蠕动前行。如果把两度推进前后连接起来,对象化与反对象化就构成了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循环,社会审美水平在周流往返中螺旋上升。假如张力趋近于无限,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太远,就会失去沟通,大众会觉得作品高不可攀;假如张力趋近于零,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没有了距离,就成了扁平结构,失去高耸间距,就会失去提升空间。所以,保持适度的审美张力,是社会审美发展的良性状态。但是到了网络社会,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

电脑、通讯、信息连接起来,构筑成所谓“赛博空间”。在赛博空间中,信息是过剩资源,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人的注意力基本恒定,而信息量却以几何级数增长,剪刀差越来越大。有关谁的信息被更多地分享,谁就占据了社会高端,反过来讲,谁占据了社会高端,谁的信息就会被更多地分享,“今天精英们无可争议的共同特征即优越——优越只不过是大众注意力主要获取者的一种状态而已”。许多个人与社会组织充分关注自己在赛博空间中的形象,追求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积聚无形资产,获得成功。为了更多地占有注意力资源,需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放大。

引起注意有很多手段,而艺术化无疑非常有效,造型效果、语言符号与编排结构上的审美构思,会借助爱美天性,唤起网民的浏览兴趣。艺术加工如果以注意力为目的,就必然产生包装设计理念,追求形式魅力,以快速吸引眼球,这样,内涵建设就成了第二位的问题。为了不在电子海洋中销声匿迹,必须调集尽可能多的审美要素,积聚高速高压焦点穿透力,在界面与网民之间形成无障碍通关,必须重视表面效果,点击与闪现过程没留出思索时间,所以,不能设计欣赏难度。水平越是与接受者接近,被瞬间关注的可能性就越大。艺术家的高标准设计需要进行深度理解,需要欣赏者停下来玩味,甚至需要反复推敲,这在高速运转的互联网上,很容易失去被注意的机会。

在影视文化中,包装特权在明星,大众只是旁观者。而在网络文化中,谁都可以成为包装主体,都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终端,在这个非中心系统入口,没有上屏的守门人。而且技术化的网络介质对艺术化的网络内容有巨大的支持能力,人人都可以自我包装,电子绘图工具、复制拼接功能、各种数据库,都使设计简单化了,网民要实现自己的想象,不需要长时间的艺术与技术训练,网络带来了艺术设计的平民化与世俗化。然而,世俗化很容易降变为庸俗化,网民表面上是自主的,掌握着设计自由,而其艺术素养局限使其受到自我束缚,依然是套中人,模式化不可避免,恶劣的个性也时常出现。

上一篇: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详细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