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1)(4)
2016-02-09 01:17
导读:郭店儒简对“性”与“情”论述较详。如前所述,它认为:“喜怒哀悲之气,性也”。情之气,即是性。性包含情之气,从而生情,即“道始于情,情生于
郭店儒简对“性”与“情”论述较详。如前所述,它认为:“喜怒哀悲之气,性也”。情之气,即是性。性包含情之气,从而生情,即“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正是因为情生于性,所以儒家格外重“情”,希望顺情养性,“顺乎肌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政”,实现其理想社会。这里肯定的是人的自然感情,并且讲“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2](第507页)(《性自命出》)人情成为衡量一个人诚信不伪的重要标准。这种情性本是一体的论述与孟子相近似。孟子把体现人情感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作为“性善”之端,实际上也是情性本一体,只是孟子对“性”进行了“善”的价值规定,而不像儒简中那样“苟以其情,虽过不恶”,把“情”的地位抬高于“性”,以情为准,性不分善恶。
以上通过对战国中期三者论“性”的大致探讨,我们知道:1、三者论“性”均体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价值追求、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和人怎样能安身立命的问题。这也是战国中期社会动乱、战争不断的情形在思想界所体现的现实关怀。2、三者都要求性情一致,但具体内涵有异。庄子是以人的天性与道之情一致的“以天合天”,而孟子与郭店儒简则体现了儒家重“情”的特点,肯定人的自然感情,要人诚信不伪,情性一致。同时孟子对“性”进行了“善”的价值规定,而儒简的“性”则包含情之气,情之气兼有善或不善。3、郭店儒简以情为始,重教修身,矫正身心,与孟子相似,所论“性自命出”,命规定性,与庄子有一致之处,但是它把情作为性的本质,性包含情则与庄子不同。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和谐”与“斗争”
哲学的辩证分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