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以身践道(2)

2016-04-04 01:02
导读:(二) 接下来便讲到我们的主题“以身践道”。道是不能有一刻可以离开的,能离开的就不是道(这段话的道的运用及其内涵包容似有混乱),在上一章


(二)


接下来便讲到我们的主题“以身践道”。道是不能有一刻可以离开的,能离开的就不是道(这段话的道的运用及其内涵包容似有混乱),在上一章中讲到,道是在自我之中的,离开道便失去了自我,起码会失去自我赖以所出的根基。失去自我所以行动的动机和力量,失去自我的方向。那么,如何才能不离道而与道契合呢?如何以身践道呢?这就需要人慎其独。正如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践道是一种主体性行为,尽管其主体的主动性最终由于道的被动性而实为主动性而归之于被动性,但对主体自身而言,虽然主体不是客体,客体的一切也非主体,但主体还是能把握自己的。所以,无论客体世界如何变化,由于主体自我的主动性活动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道的终极发动,它还是可以发挥主动性去与道契合的,即可以以身践道。那么,慎独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慎独即是要求人以一种宗教性的虔诚,这是一种态度 ,那么,就以这种态度去对待与己相关的道及道域,保持一种践道的信念和企盼,保持一种对道的敬仰和尊崇,保持一种与道结合和合一的意向,即践道的肃穆的、敬畏的、宗教式的企盼。
在践道的过程中,喜怒哀乐等存在于心中的情感呈现出来而合乎于道,顺乎道的牵引而发,这就是和,是一种交融,是生命的情感与灵的理性及至整个人之中的道的交融。这样的践道由于自然受道的启发而是合乎道的,这样的结果便是生命与道德的完满合一,是引发众多生机的关键。践道是一种宗教式的情感,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动机,由情感发作而与道实现真诚的融合,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是自我内部的心、性、天的贯通;另一方面,是对外的心、性、天的贯通即向外的由心及性及天,向内由心及性(自我、主体性、本我)到化于内的天(道)。这是内外两个向度上的天人合一,亦即是内外两个向度上的以身践道。心是情感的居所和企盼的主体,只有发自内心的企盼才可知性,因为内心也是道所进驻的居所,发自内心即是发自终极的道域。一旦发自内心便要去知性,那性是什么呢?性是“我”,自我、主体和主体性,是联接贯通心与天的通路,而性又是天及道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进驻人心的道的体现 。因此,心、性、天实际上便也即是同一意义 ,践道亦即是要知己、知天、践己、践天,在天的境界实现圆满。“万物皆备于我”,在对外的向度上,心可包容万物万理,“诚”即真切笃实,不诚无物,“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性在本质上与作为诚的天道是合一的,因此,只要“求在己者”、“循性以求”、“反求诸己”,努力去发掘和扩充内心得之于天道的本性,从尽人之性到尽物之性以达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作用。因而,从存诚尽性达到天人合一,成己成物,所以在这个向度,践道的关键在于诚。诚在此仍可视为是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企盼,是对德的信念和自我的信念,而以身践道在此也仍可视为尽己之诚心而参天地之化育,从而内外交流,身与道和谐交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最后,以身践道还需要一种至大至刚的精神与勇气,因此,孟子提出“养吾浩然之气”,将此浩然之气蕴于吾身,包容于主体,使主体充盈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的从容不迫的气魄。以身践道本身也是一种浩然之气。一方面,认识道的真切与本质,另一方面,努力去实行仁义,即“明道集义”,“配义于道”,在自我的生命与性及天通达之后完善自我的道德,实行仁义,以慈悲的心怀关注人间世,发扬心中的道德法则。
浩然之气在我心中,那么,养吾浩然之气也就是在培育自我,让我变得刚健自信。因此,维护自我、实现自我,从而维护道、实现道的欲望更加强烈。同时,养吾浩然之气也是以身践道的实现和实行的途径,是一个条件,无浩然之气则内心虚弱无力、昏聩不明,也不可由心及性及天。因为,浩然之气是属于道本身的一种冲动,是和道的状态相应的心的应有的状态,心的状态应与道相通而合一,无浩然之气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体道,不能明道,而又由于集义的不够,没有”配义与道”。因此,内心与道分离,向内维度的向道和践道归于虚无,而仅存向外的求道。但这并非践道,只是人具有向外去追求和理解道的欲望,但因其不是出于内心本我的自然要求和欲望,所以,不能从终极上体验道,而只求得相对有限的理。其内心的关注也多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但功利在外,以功利之心体内便会遇到重重障碍。因为对于心而言,功利是外在的,是使心蒙昧的遮蔽。所以,一动功利之心,一动凡心,障碍便自然形成。因此,此心只可作向外的搜索,这里没有宗教般的虔诚,而只有身怀名利的惴惴之心。而由于缺乏践道的真诚动机和本然的欲望,践道便不可能。相反,有的可能却只是背道、离道、弃道、反道。道被撕裂,被迫与自我分离,开始痛苦地飘游,人间也开始不醒的苦难,道被降格为世俗的智械机巧。道的分裂使我失去自我,放逐自我,人被迫离家,人不再属于自己,因为他不再属于道,不再拥有道。他的生命只是外在物性和客体界的性的聚合或是一种异化后的存在,他已不再是他,人便真正地被抛入了存在着的世界、存在着的外在的客体界,被抛入江湖,从此身不由己。道被遗忘,因为人已被遗忘,自我已被遗忘,一切的世俗冲动和发作都只是他和他们的冲动和发作。因为,我不再成为我,只是他,是他者在我身的拼凑。志不能壹,则气不能定,无浩然之气便难以把持自我,也从而不可把握道。实际上,在这样一个忘义、忘我的年代,道是不复存在的,至少道受到伤害。道本无窍,强行打通只是用有限去刺痛无限,而实际上并无及道的可能,打通的也非道,而只是有限的智械机巧,而由这些个智械机巧所得到的外在物欲的满足又怎能让人的心爱得到些许安宁?人从此而沦为一堆世俗的堆积。这此都是因为人不能养浩然之气,从而不能以身践道,而放任自我与道的隐没,放纵生命的腐朽和道德的败坏衰落,从此,道的真相便更难以捉摸,宇宙的真义离我们更远,痛苦,危险和灾难便并非出人意料。因此,养吾浩然之气,明道集义,配义与道便是以身践道的关键。而以身践道也就正是维持自我与道、维持生命与德、维持灵与身的关键。
上一篇:理性的定位与思想的复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