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超越智慧再发现(2)
2016-04-07 01:05
导读:于素朴”。(《庄子·山木》)这就是说经过“仁义礼法”的修养和规范,最终还要返朴归真。 因为“朴”和“真”才是道德修养的极致,才是文明的最高
于素朴”。(《庄子·山木》)这就是说经过“仁义礼法”的修养和规范,最终还要返朴归真。
因为“朴”和“真”才是道德修养的极致,才是文明的最高境界。道家针对儒家以仁义教化天下
的弊端,提出了“无仁义而修”。(《庄子·刻意》)道家之所以提出“无仁义”,其目的主要
是消除倡导“仁义”的负面作用,超越礼法的异化,达到没有虚伪,本真、自然的道德状态,即
“修”。道家提出的“复归”,看似有倒退的色彩,实则它是对僵化和异化的现实的批判和超
越。这种“复归”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既雕既琢”后,即经过文明的洗礼后,“复归于
朴”、“复归于婴儿”。这种“复归”是归向“与道为一”的纯朴和自然,它的实质是人性的升
华,心灵的净化,是从异化回复到本真的超越,它是一种大进步、大理想。
道家对礼乐文化异化的超越,树立了一种本真自然的理想道德。它引导着人们弃绝虚伪欺诈,以
纯朴的心灵,坦荡的心态,真诚的行为去面对人世,面对人生。这种超越就不能仅从精神超越方
面去理解,因为它实际上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净化,建立了一种更高尚更美好的人际关系,它对人
的精神生活的创造,乃至提升人的言行举止,都有着积极的干预现实的意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