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的发行对民间部门投资挤出效应的研究(1)(5)
2015-09-21 01:01
导读:但我们可从图中看到,由于公共投资的大幅增加,总体上投资还是增加的,即社会总产值增加了。这能不能说成是国债的“负挤出效应”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我们可从图中看到,由于公共投资的大幅增加,总体上投资还是增加的,即社会总产值增加了。这能不能说成是国债的“负挤出效应”呢?答案是否定的,整个经济的运行是具有稳定性及惯性的,其实如果政府占有的那一部分经济资源由民间部门使用的话,即不发行国债,民间部门投资的减少量会下降甚至民间部门投资量还会上升,总的投资量基本保持不变,因而这里总投资量的增加,不是国债发行的积极效果,而是整个经济长期运行的必然。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因而储蓄对投资的推力会很小,不及消费的减少对投资的反向拉力,尽管由于国债市场的存在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了投资,而且公共投资在总量上也是十分大的,但公共投资的增加值是弥补了民间部门投资的减少,并且由于民间部门投资的减少,政府增加公共支出这种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这些从图中都可以看到。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民间部门投资量减少这种情况长期出现的话,将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发生经济的衰退,因而最终会出现,“消费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增长缓慢→消费被迫减少→储蓄进一步增加→投资增长缓慢→……”的储蓄一味增加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改善甚至下降,经济的运行受到不良影响的恶性循环,这时才可以说国债的发行对民间部门投资产生了实质性的“挤出效应”。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国债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之走向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