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息税的改革方向及政策建议(1)(2)
2015-09-24 01:03
导读:2. 逃税和避税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利息税法不完善,存款大户有条件通过多种手段逃税避税,更加剧了税负的不公平,例如“私款公存”、将其它存款存入
2. 逃税和避税问题严重 由于我国利息税法不完善,存款大户有条件通过多种手段逃税避税,更加剧了税负的不公平,例如“私款公存”、将其它存款存入专项基金户以享受免税照顾、将存款存入外资银行、转移到国外甚至存入非正规金融系统、非法集资等等,形成经济不稳定因素。
3. 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储蓄存款虽然只增未减,但因存款结构向短期化和外币化发展,实际上商业银行的增量资金正隐性减少,对投资和整体经济产生间接影响。同时,作为扣缴义务人,征收利息税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成本费用,这些负面影响都加大了金融风险。 二、产生负效应的因素分析 (一)理论考察
1. 替代效应在我国较弱
“生命周期模型”假定居民生命周期只有“现在”和“未来”两个阶段,居民将部分现期收入转化为储蓄以满足未来支出的需要。在现期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存在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开征利息税就会对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决策产生影响:或者增加储蓄,或者增加当期消费。
当居民进行储蓄时,一方面,开征利息税会增加未来消费的价格,即增加储蓄成本,而居民为保持效用和福利水平不变,就会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此为利息税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开征利息征税相对降低了未来的实际收入,收入的降低可能直接引起未来消费的减少而减少储蓄,也可能由于居民为了保证实现既定的未来消费目标而增加储蓄,这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储蓄收益率的大小,此为利息税的收入效应。也就是说,替代效应必然使储蓄减少,而收入效应对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下面通过图形来阐述利息税对居民储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
图1、图2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储蓄和消费,初始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均衡点a,开征利息税后,新的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2]相切于新的均衡点c,为了剔除收入水平的变动,作补偿预算线FG并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均衡点b。这样,均衡点由a→b的移动体现为替代效应,由b→c的移动体现为收入效应。其中,图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与储蓄成本变动反向,可视储蓄为正常物品,即开征利息税导致储蓄减少;图2替代效应与储蓄成本变动反向,而收入效应与储蓄成本变动同向,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可视储蓄为吉芬物品,即开征利息税导致储蓄增加。在以上两种结果中,任意一种结果的出现均取决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由个人偏好、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决定,预算线的特征由储蓄收益率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替代效应较强,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增长缓慢、失业率的增长、改革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使得收入效应较强。在我国,人们的防灾防病、养老、子女教育等储蓄具有刚性,对税收的弹性较小且个人对时间的偏好较高,利息税的开征与利率和税率的变化对储蓄都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当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2万亿元时消费却增长缓慢,实践证明我国并没有实现利息税预期的宏观经济效果,主要是由于对利息税替代效应的预期较高,收入效应实则较强。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
重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