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规范税收管理,构建和谐地税(2)
2016-07-14 01:00
导读:(一)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助推经济发展。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支持社会进步。
(一)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助推经济发展。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支持社会进步。落实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农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就业、收人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依法组织税收收人。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人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二)推进依法治税,营造法治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严格税收执法。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加大评议考核和奖惩力度。积极开展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严厉查处偷税、骗税行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维护社会正义。
(三)优化税收服务,建立良好的征纳关系。一是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做到纳税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政行为转变,由注重形式向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转变,由有偿服务向无偿服务转变。二是健全纳税服务制度。完善税务公开制度,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所有税收法律法规及纳税人办税事项全部公开;完善服务责任制度,公开承诺办理有关事项的时限标准,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完善服务便捷制度,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简化办税环节和程序,提供多种办税途径。三是优化纳税服务方式。按照深化“一窗式”管理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探索预约服务、办税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通过语音电话、网络等开展征纳双向互动服务。
大学排名
(四)深化税收改革,提升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是深化基层建设。加强基层单位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单位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落实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建设“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建设水平。二是积极推行税收质量管理,实现税收质量的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
(五)发展税务文化,形成团结奋进工作氛围。一是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引导税务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共同愿景,塑造“务实、创新、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二是加强税务文化建设。重点是要开展“八化建设”,即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实现组织税收收人法制化、税收管理手段科技化、税务文化阵地普及化;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实现税收组织行为集约化、税收执法行为规范化、税收服务行为优质化;政管理程序化、税收质量管理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