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探讨(2)
2017-05-24 01:15
导读: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中的问题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变革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完善的过程。经过四个阶段的变动,国税发[2005]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中的问题
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变革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完善的过程。经过四个阶段的变动,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的计算办法通过降低适用税率,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同时通过限定政策适用的次数,有效杜绝部分单位多次发放奖金,多次适用政策的做法,以堵塞税收漏洞。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已相对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新的计税方法只是在原有方法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调整而得出的,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新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平衡。 (一)奖金临界点附近税负变化不均衡
由于2005年新政策确定税率的方法,实质是将年终奖所得税适用税率的范围扩大了12倍,而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并没有扩大,从而出现了税率临界点附近多发奖金后多缴纳的税收反而要超过多发放的奖金额。例如甲、乙两人在同一公司工作,两人的月工资都是3 000元,如果2008年年终一次性奖金分别为甲6 000元,乙6 012元。两人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分别计算如下为:甲年终奖
6 000元除以12,其商数为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 000×5%-0=300(元);乙年终奖6 012元除以12,其商数为501,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 012×10%-25=576.2(元)。乙比甲虽然只多发了12元年终奖,却要多缴个人所得税276.2元。奖金临界点附近税负变化不均衡的情况在其他临界点附近也存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违背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超额累进”的税制设计原则,使个人税收负担极不合理。
大学排名
(二)不同的奖金发放方式会导致税收负担不平衡
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规定,将会使同一金额同一性质的奖金由于发放方式的不同,承担不同的税收负担。假设2008年某人每月工资5 000元,准备全年发放奖金48 000元,费用扣除额为每月2 000元。如果奖金按月平均发放,则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 000+48 000/12-2 000)×20%-375〕×12=12 300元。如果奖金全年一次性发放,则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 000-2 000)×15%-125〕×12+(48 000×15%-125)=10 975元。如果每月发放奖金2 000元,年终再一次性发放24 000元奖金,则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 000+2 000-2 000)×15%-125〕×12+(24 000×10%-25)=9 875元。可见,在全年奖金总额为48 000元的情况下,奖金全年一次性发放、按月平均发放、部分按月发放部分年终发放这三种不同的发放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应纳税额。税收负担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必将产生新的税收不公平,当然也给纳税人提供了较大的避税空间。
三、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完善
针对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应合理确定速算扣除数以及调整计税期间的方法,从而消除现行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税收负担的不平衡。
(一)将速算扣除数理解为12个月的速算扣除数
为消除奖金临界点附近税负变化不均衡的现象,应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算法,在把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的同时,应把计算公式中的速算扣除数相应乘以12,以达到平衡。按照这种算法,当年终一次性发放6 000元奖金时,应纳税款仍为300元。但当年终一次性发放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6 012元奖金时有所不同,应纳税款等于6 012×10%-25×12,最后结果为301.2元,这样的话,年终奖6 000元和6 012元所缴个人所得税相差只有1.2元。从速算扣除数的本质来看,它是为了非财税专业人士和简便计算而衍生的。专业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应该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分段计算,比如月应税所得为512元的话,实际扣税额应为两部分组成,即500元按5%扣除,税额为25元,而超过500元的部分按照10%扣除,也就是12元乘以10%,这样得到的总税额为26.2元。按照专业算法,抛开速算扣除数,6 012元的税款计算简单来说,就是11个月为500元,而1个月为512元,即25×11 26.2,应缴个税额为301.2元。由此可见,在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时,把计算公式中的速算扣除数相应乘以12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