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创新(3)
2017-06-28 01:04
导读:四、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规定: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
四、税收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规定: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并且从两个方面对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总概述: 一是税收管理员在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下,贯彻落实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按照管户责任,依法对分管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行为及其相关事项实施直接监管和服务; 二是税收管理员原则上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税和违章处罚等项工作。特殊情况,如不便的地区和集贸市场的零散税收,税收管理员也可直接征收。 那么,税收管理员具体应该管什么呢?《税收管理员制度》中第二章第五条至第十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以概括为纳税服务、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管理、纳税评估、欠税管理、涉税事项调查和审核、纳税资料的管理九大类,如下: 纳税服务。主要包括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开展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和办税
辅导;纳税信誉等级的初步评定等内容。 税务登记管理。主要包括调查核实分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等信息;了解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等情况;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的其他情况等内容。 账簿凭证管理。主要包括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 发票管理。主要包括对纳税人使用发票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对各类异常发票进行实地核查;督促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 申报征收管理。主要包括对分管纳税人进行税款催报。 纳税评估。主要包括对分管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综合运用各类信息资料和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查找异常,筛选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初步判断;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约谈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对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欠税管理。主要包括掌握纳税人的欠税情况和欠税纳税人的资产处理等情况。 涉税事项调查和审核。主要包括调查核实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事项和其他核定、认定事项的真实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申请的调查和审核,如税务开业登记、减免缓抵退税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申报方式的确定等;另一类是管理工作的内容,如征收方式的认定、定额核定、纳税人担保资格的认定、发票资格认定等。 纳税资料的管理。按照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的管理要求,及时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相关信息,建立所管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信息资料及时进行整理、更新和存储,实行信息共享。 除上述九类工作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在工作中遇到纳税人有《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第十六条所列举的14项行为,税收管理员应向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提出管理建议:二是纳税人有《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第十七条所列举的3项行为,应提出工作建议并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五、如何做好税收管理的工作 首先,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很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正确地发挥职能作用,税收管理员就必须得精通税收政策业务、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熟悉生产经营、具有综合分析能力、懂得机操作。 其次,勤奋敬业,扎扎实实履行好职责。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以制度的形式首次在全国税务系统进行明确,这是不寻常的。可以说九大类工作是税收管理员的法定职责。要想把规定的各项工作做好,履行好工作职责,就必须要用敬业的精神,勤奋工作。 再次,开拓创新,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能力。形势在不断变化,工作要求也在提高,税收管理员要根据所处环境、所管纳税人等,在工作中实践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学习、和运用好的征管办法,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管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