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2)
2017-07-26 01:23
导读:2 在资源型城市进行增值税改革 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需要政府给于资源型城市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本地资源型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外
2 在资源型城市进行增值税改革 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需要政府给于资源型城市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本地资源型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外地企业落户、新企业在当地发展。中国已经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多年,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各地争相减免地方税,所以只有国税(主要是增值税)的减免才能体现出对资源型城市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正在酝酿增值税制改革之际,文章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提出首先在资源型城市进行增值税改革试点。 2.1 增值税的三种类型 从世界各国实施增值税的实践来看,根据税基的宽窄不同,增值税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了包括纳税人新创造价值外,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从整个国民来看,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的部分,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2.2 三种类型增值税对经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同。就税基而言,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小,收入型增值税的税基次之,而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最大。 第二,对税负结构的重新分配以及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同。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部分允许或不允许扣除当期购入固定资产,从而产生重复征税。重复征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加工行业的大力,抑制基础产业的发展。而且导致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税负明显重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也体现出对产业结构的逆向调节。 第三,对投资规模的影响不同。由于增值税计算上的不同,消费型增值税,使投资主体享受了提前抵扣税款的权利,客观上会刺激投资(包括扩大再生产的追加投资)的扩张;收入型增值税一般不改变人们投资取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呈中性的;生产型增值税对所有的消费资料和所有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和简单再生产固定资产)都课税,并且重复课税,从而抑制投资,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投资。 2.3 建议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 ,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选择实行了增值税,其中只有包括在内的7个国家仍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考虑到目前中国中央政府财政仍相当吃紧,短期内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文章建议首先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这样做具有如下优点: 纠正生产型增值税对基础产业发展、基础性产业集中区域发展的抑制效应。资源型城市中,原有支柱产业为基础产业且多属资金密集型,中国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使基础产业的税负重于加,对这些产业不利,进而对资源型城市不利。 促进国内投资流向资源型城市,促进资源型城市中的流入与发展。在资源型城市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相当于资源型城市的投资比其他地区的投资额外享受了国家提供的无息贷款。会刺激该类地区投资的扩张。 由于增值税在中国中央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增值税改革最好采取逐步过渡的实施方案,在小范围内试点就是一种可选择的过渡方案。
3 结論 从上面的可以看出:税收返还不仅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有效地调整了原料产区与加工工业区利益分配关系,而且使原料产区受益,相对于资源型企业税率降低政策更加有效;中国的增值税制度亟需改革,在资源型城市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不仅对资源型城市现有产业发展有利,而且还促进国内投资流向资源型城市,促进资源型城市中企业的流入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给予税收返还,可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筹措资金;在资源型城市进行增值税改革,可激励各类企业主动参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这两项政策,属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