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预算管理(2)
2017-08-04 01:10
导读:分类评价指标按不同分类设立,能体现国家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既要符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又要有利于量化测算,比如
分类评价指标按不同分类设立,能体现国家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既要符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又要有利于量化测算,比如建设性项目可以设立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时间限制、资金使用计划等分类指标进行测算。又如科技三项及企业挖潜项目可以分为关于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指标、关于项目单位的指标、关于项目本身的财务指标等三项指标。总之,各类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细化后的测算指标,计算分类评价指标的得分。
项目附加分和减分主要是对项目外在性及某些未能列入上述指标体系的特殊项目,以绝对分调增调减,综合平衡。
每一个项目都要先进行项目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具体到某一类项目又分别应进入各自所属类别的项目分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将项目附加分和减分计入,根据最后的得分在该项目所属类别内各项目间进行滚动比较,择优提供资金支持。
三、管理形式
申报与评价。单位申报专项项目采用年度申报与临时申报相结合的办法,项目库的评价分为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各财政拨款单位应于每年报送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一并报送今后几年拟进行的专项项目,同时提供项目
申请报告及附属资料。申请报告和附属资料必须全面、详细、准确。财政预算部门收到后,将专项项目用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将结果录入专项资金项目库。
组织形式。财政部门成立专项资金项目库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库的评价、管理、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预算工作的局长担任,成员由预算主管科室、部门主管科室、专业主管科室及其他有关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职责分工。预算主管科室主要负责对单位上报的专项进行汇总与分类、对专项资金的规模进行总体控制、对评价后的项目进行分类排序、确定资金拨付顺序等。专业主管科室主要负责提出项目申请的报送要求。对项目进行评价、接受领导小组及预算主管科室对评价结果的咨询等。
在当前要强化预算管理的大形势下,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对部门预算的有效实施大有裨益。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库的管理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化、数据化、规范化、高效化都要求专项资金项目库的建立与有效实施。当然,专项资金项目库的推行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配套工作,比如各单位要在报送预算时就要报送将来若干年的专项资金需求,这对长期存在的随用随报的观念是个很大的冲击;整个指标体系的核心是要数据化,数据的处理和指标的选择对规范和量化专项资金的管理都十分关键;专项项目库管理的实施涉及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工作也不可忽视。专项项目库管理不是对项目重要性简单地加加减减,而是将公共财政预算的管理思想融入评价指标体系中间,以前这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极为有限,需要不断摸索,特别是关于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仍须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