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预算改革的经验与教训(2)
2017-08-18 01:14
导读:美国预算改革的启示 ——权力制衡和宪法原则是预算改革的准则。无论美国预算如何改革,它都不能离开宪法框架下的权力平衡。预算权力来源于宪法,
美国预算改革的启示 ——权力制衡和宪法原则是预算改革的准则。无论美国预算如何改革,它都不能离开宪法框架下的权力平衡。预算权力来源于宪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预算改革源于宪法。在美国宪政体制下,预算方法改革同样必须保持在宪法规定范畴内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必须保持两党利益的平衡。事实上,任何国家的预算改革都必须遵循宪法原则,区别在于宪法所反映的政治利益不同罢了。 ——文化理念和人才配备是预算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基础。美国的预算管理是在市场环境下的以私人部门为主配置资源、以提高效率和效能为核心这样一种市场文化观念基础上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定位于弥补市场缺陷。因此,预算管理的价值理念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维持社会公平,二是提高公共效率。这种理念在美国社会有很深的根基。当然,在预算改革实施过程中,这种理念和具体安排也是有矛盾和冲突。我们看到,只有议会、政府、部门都形成了共识,并配备足够的专门人员,预算方法改革的各项办法措施才能够奏效。相反,仅政府预算部门有此观念,其他部门不配合,再加上专业人才不足,再好的改革也难以如期实施。 ——效率和效能是预算改革成败的标准。预算方式方法的改革要服从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要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相适应,要与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相适应。也就是说,预算方法改革要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能,要有利于改善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否则,预算改革也难于持久。 ——技术规范和适用性是预算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定的预算职能有一定的预算方法,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技术特点、技术标准和适用条件。没有一种预算方法能解决所有。一般说来,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势和适用范围,而且其优点只有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发挥出应的的效用。离开了一定的条件,该种方法就不一定适用。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及收获。比如,基数增长预算在实际工作中之所以普及,就因为它简单实用,维护了既得利益。规划设计预算体系允许决策者不要拘泥于当前的决策、而是要从更长远规划或更大的范围来考虑预算问题。在那些提供大规模产出的机构,这种预算可跨越较长时间。这种预算在那些提供“软”性产品和服务导向的部门表现逊色。目标管理预算在那些能够改进不同部门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部门运作较好,但在管理者能够防卫性地反应的部门和该种预算无法适应政府部门文化的部门,它的功能发挥就很有限。零基预算鼓励决策者认真考虑他们正在有关政府项目的边际变化。在那些支持性部门,它的作用比较好;而在提供有形产品的部门,它的作用就较差。在较低层次的部门,项目重要性排列比较容易,它的作用发挥的较好;而在较高层次的部门,要对迥然不同的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就相当困难。所有这些都告诉了我们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预算方法的特点,努力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预算方法。 在预算方法改革选择过程中,既要讲究合理,也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稳定推进。 ——风险与收益估计是预算改革策略选择的必要前提。对每一种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对收益和可能发生的管理成本,对困难、问题或风险,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权衡利弊,择优择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