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2)

2017-08-24 01:08
导读:二、加强支出管理,振兴国家财政的对策建议 1.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重新界定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控制好财政支出的规模
  二、加强支出管理,振兴国家财政的对策建议  1.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重新界定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控制好财政支出的规模。  政府财政支出是直接满足政府行使各种职能需要的,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范围与政府承担的各种职责的变化具有内在联系,一般而言,政府承担的各种职责越少,财政支出的规模就越小,财政支出的范围就越窄;如果政府承担的职责越多,客观上要求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财政支出的范围就越宽。我国政府的职责范围主要包括为有效地提供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服务;提供不能进行商业性开发和经营的基础设施;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行宏观管理;调节国民收入在地区间、居民间的分配关系;制定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及其法规制度;负责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因此,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要紧紧围绕政府履行上述职能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要着力强化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性开支,传统的“国家包下来”的方式需要改变。同时,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各有侧重,因此,还应将财政支出内容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作适当的划分。这里很容易划分的是行政事业支出,基本上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只要事权划分清楚,各级政府的支出职责也基本上是清楚的,而难以分清的是投资支出职责,它是事权划分和支出职责划分的关键。是否可考虑将全国性、邮电、大江大河水利设施、能源、原材料建设的投资,全国性重大基础科研事业的支出,全国性重要资源和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等,由中央财政侧重承担,而将区域性交通、邮电、农田水利、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支出,以及城市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包括城市公用、交通、给排水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由地方财政侧重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才能既为社会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又适当支持经济建设,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  2.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首先,要继续保持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财力,确保国民经济的重点建设事业,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增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用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同时财政还要着力支持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运等,用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发挥改造和发展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作用;其次,要提高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重。当前最紧迫的是真正按《农业法》所要求的去做,即确保财政农业投入增长要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抑制财政农业投入比重下降的趋势,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农业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第三,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一方面应保证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应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可以考虑开征教育税,取代现在的教育费附加,将中外各类企业都纳入征税范围,从而拓宽税基,稳定税源,专款专用,使财政的教育支出具有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第四,要采取过硬措施控制行政支出的增长。必须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核定经费,并严格执行预算定额,履行预算程序、控制不合理开支。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界定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对那些必须由国家兴办、财政供给的单位,应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收费和创收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把一切收支统一纳入国家预算。第五,要尽快改革我国的财政补贴政策,大力压缩财政补贴支出。要把财政补贴既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手段,又作为一种有效的稳定杠杆来加以运用,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在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其稳定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在尽快创造条件取消国有企业经营性亏损补贴的同时,消费性补贴政策的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就其政策走势看,今后必须变过去的普惠制补贴为定向补贴;变面向一切消费者的补贴为只针对低收入者的实际困难,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有利  3.要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1)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借鉴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做法, 改革大额财政支出的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制度是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政府采购,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的需要,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进行了政府采购的试点,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实行政府采购后,可以将政府的分散采购变为集体统一采购,从而形成规模采购,这样就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二是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可以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度;三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采购商品和取得劳务的质量,避免“一对一”交易中的管理漏洞,减少资金使用中的腐败行为。  (2)要在预算编制中逐步推行零基预算法。 由于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摆脱了基数分配和不合理既成事实的束缚,在掌握大量关于扩展和缩减现存规划信息量的基础上,对降低或提高现有工作量的不同决策方案进行定量,然后重新编制未来年度的资金分配计划,因而有利于切实控制财政支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可以这样说,零基预算是我国政府公开支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的良好开端。因此,我们要通过及时经验,在预算编制中逐步推广零基预算法。  (3)要硬化预算约束,建立效益评估系统。 首先要严格执行《预算法》,财政预算一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即具有效力,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开增支口子,并接受同级人大的检查和监督。同时要树立新的社会成本—效益观念。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估系统。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估系统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又是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科学、规范的迫切需要。按照效益财政,对各级预算支出定期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综合考核,并与下年度预算挂钩,提高财政支出的营运效益。
上一篇: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