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负债的成因和对策分析(2)
2017-09-06 05:21
导读:二、化解乡镇财政负债的对策 乡镇财政负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化解乡镇财政负债也应该多管齐下,要坚持开源节流的总原则,采取推进乡镇区划调
二、化解乡镇财政负债的对策 乡镇财政负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化解乡镇财政负债也应该多管齐下,要坚持开源节流的总原则,采取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大力乡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对策。 1.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 据有关专家论证,我国乡镇土地面积达50平方公里,人口达6万时的规模最为合理。现阶段大多数乡镇土地面积和乡镇人口规模都达不到最佳规模要求,且差距较大。以江苏省为例,如果调整到最佳规模,乡镇数将比现在减少40%(注:吕万大:《县、乡财政制度要创新》,《财政与税务》2001年第10期。),因此各地应根据发展地理条件、人口密度等进行乡镇区划调整。同时合理地确定乡镇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利用区划调整的机遇对乡镇机构进行改革,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2.进行乡镇体制创新。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这对提高我国文化水平,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教育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财政很大负担(不论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还是乡镇负担),教师工资占乡镇财政支出比例一般在65%左右。湖南攸县绿田镇到2001年底在职在编教师近300人,占全镇财政供养人数的70%,因此可考虑对乡镇教育体制进行创新。一方面,将乡镇教育支出主要由县乡负担,转化为中央、省、地市、县、乡五级财政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家负担,但国家负担并不意味单纯由中央财政负担)(注:姜长云:《积极解决农村负重运行》,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1年第34期。)。另一方面,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乡镇教育领域,实行社会力量办学,让一部分条件允许的学生进入这类学校。分流学生,减少财政供养教师人数,减轻乡镇财政压力。同时形成竞争,进一步促进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积极发展乡镇和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在活跃市场、发展乡镇经济的同时,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是化解乡镇财政负债的重要途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盘活集体资产。乡镇集体企业在一定时期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到有一部分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闲置,乡镇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企业改革的精神,采取拍卖、租赁、兼并、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提高经济效益,为财政增收和减轻乡镇所担负的过重改革成本创造条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发展乡镇经济是沿海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乡镇党委和政府要营造招商环境、健全招商、完善招商基础、拓宽招商渠道,做到以诚招商、用情招商。通过招商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又一举措。各地应按产业发展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专业化、区域化的发展路子,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要按择优原则发展龙头企业,解决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要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如湖南宁乡的一些乡镇建起了烟叶基地,花卉基地,仔猪基地。通过发展农产品商品基地,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专业化程度,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创造条件。 5.加强财政管理,严格执行预算。 当前应综合运用零户统管、集中支付和工资统发、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收支管理手段,按量财办事、综合平衡的原则,对乡镇财政实现收入统揽、预算统编、国库统付、采购统办和财务统管,提高乡镇财政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维护机关运转和社会稳定的保障能力。同时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不在预算内的必须经乡镇人大通过才能支出,对支出加大监督力度,增加财政支出的透明度,特别是对各种基建支出,必须进行严格监管,堵塞漏洞,充分发挥财政支出效益。 6.理顺县乡两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关系。 乡镇政府必须服从县级政府的领导,但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必须理顺。按财权和事权相结合、承认差别与注重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县乡利益相兼顾等原则,确立适应各地不同情况的乡镇财政体制,真正做到乡财乡理、乡事乡办。减少达标升级活动,减少上级政府出政策、下级政府出资金的项目。同时对那些贫困落后、财政负债比较严重的乡镇,县级财政应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