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产粮区财政支持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局(2)
2017-09-10 03:43
导读:粮食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约束。在沿海发达地区,耕地的保有量已经少得微不足道,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主要是依靠包括河南在内的
粮食的供求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约束。在沿海发达地区,耕地的保有量已经少得微不足道,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主要是依靠包括河南在内的几个产粮大省来保障。
二、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隐忧
1.河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用全国6%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0%以上的粮食,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32亿亩,河南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小麦年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稳定在27%左右。河南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达到1 049亿斤,总产量连续八年稳居全国第一位。从播种面积和夏粮收成来看,2008年有望成为河南第五个丰收年。与此同时,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2000年占全国的8.9%,2005年占9.5%,2006、2007年都突破10%,粮食大省的地位更加稳固。
2.河南保护耕地的任务在逐年加重
河南省土地总面积24 830万亩,居全国第18位,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全省耕地面积1.189亿亩,人均耕地1.22亩,居全国第19位,低于全国1.4亩的平均水平。全省现有基本农田1.034亿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6.9%,高于全国85%的平均水平。人多地少、农地保护任务重、建设用地少是河南的土地基本省情。
河南省现在土地利用的特点表现为“一增一减一升”的新形势。“一增”是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在较长时期内,全省将处于用地高峰,从2005年到2020年每年大约需要新增建设用地40万亩左右,而且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一减”是指随着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建设用地指标大幅减少。“一升”是指随着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提高,用地成本上升。工业用地招拍挂方式的广泛推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标准普遍提高,土地价格骤升。综合测算,全省城市用地成本大约提高45%左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农业生产收益低,种田不再具有吸引力
改革至今中国已经有2亿多农民工进城,一户小农家庭一年的生产利润仅仅与进城务工一个月的收入大致相当,造成“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随着通胀的长期化引发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吸引更大规模的农民入城,一方面,成为新增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农牧产品的供应量则会因劳动力的流失而缺乏。
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更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人们戏称“386199”部队,这些人根本不具有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能力,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三、加大对产粮区财政投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据河南省农业厅测算,2007年河南省农民种一亩小麦产值586.17元,生产成本464.22元,即使在小麦最低收购价上涨的情况下,亩收益仍比上年下降44.27元。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农民收入差距日渐扩大:从1980—2004年,主产区与主销区农民收入绝对差距由73元扩大到2 034元。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国家为了粮食安全切断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传导路径,国内成了粮食的价值洼地。粮价低而国家的粮食补贴又低于种粮增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补贴的可行性 温家宝2008年5月在内乡县赵店乡小谢岗村视察夏粮生产时说:“还是你们说的三句话,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我负责;人努力你们负责;天帮忙那就得老天负责了。”
要想粮食高产,首先要有好政策。只有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比如建立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让种粮食的与发展工业的有差不多的收益。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中国去年财政收入达到5.1万亿,有补贴粮食生产的实力。
3.中央财政对河南粮食补贴的几点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