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现路径(2)

2013-05-04 01:25
导读:5 努力实现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多种载体形态、多种动态渠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服务获取终端可以是一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置或设备,只要

  5 努力实现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多种载体形态、多种动态渠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服务获取终端可以是一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置或设备,只要能够即时最大限度的体现用户信息获取途径的泛在性。建设覆盖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普遍均等服务,实体泛在化和网络服务泛在化为未来泛在图书馆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实现模式,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指出努力的方向。
  5.1 运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城乡居民平等获得文化信息的权利
  目前,国内的数字图书馆一般都局限于图书馆内使用或图书馆注册用户使用,使用范围有较多的限制。全媒体能够超越时空限制,使服务的、无限制和无障碍成为可能,为市民提供多样、立体、专业、便捷的服务。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获取更多的服务,保障所有公民享受相等的公共服务,比如通过多终端免费获取涵盖多学科的数据库资源服务,彰显信息公平和均等化服务,提供均等化的信息开放和自由存取。
  5.2 拓展用户终端,打造基于现代新技术的全媒体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以往图书馆用户服务大多基于Internet服务模式,用户终端主要是电脑,新媒体则使信息的方式进一步扩展,手机、数字、阅读器、新兴智能移动终端等媒介成为信息传播工具,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随时、随身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便利性,实现读者服务泛在化。杭州数字图书馆“三网融合”的实践是基于网络基础,通过多媒体传播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连续服务。
  [LM]5.3 创新运作方式,以社会化合作的形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泛在化
  服务泛在化需要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律,创新文化发展机制,联合科研院所、高校、文化机构、民间社团等多方力量,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传播平台,共同打造互惠双赢,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与动力。按照“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原则,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建设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数据资源,以社会化合作的形式有序地推进服务泛在化,合力推进持续发展,既丰富资源,又提升服务能力,多层次分类导航服务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聚合、资源共享,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提升的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5.4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多元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馆要发挥资源优势,运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组织与信息等专业手段,着眼于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关注最新国内外文化动态,力求打造多样化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服务的泛在化,并不意味着服务的泛化,而是通过需求拉动公共文化服务,将需求作为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图书馆服务泛在化对信息的均等化获取、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城乡均享、互动的资源获取方式,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形成打下基础,为市民提供多平台、随处可得的信息服务,降低获取信息的,提高公共投入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6 服务泛在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作用
  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机会平等为前提,通过机会平等实现结果平等。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广泛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使公众享受服务的机会大致相同,在此基础上使不同区域、群体之间的人享受服务的质量也大致相同。服务泛在化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6.1 科学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
  一个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成功构筑得益于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设计,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任务清晰,实施公共服务管理时,才能够各司其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应明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泛在化的职责和任务,科学合理设计本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6]。
  6.2 实现财政投入向以绩效为导向的转变
  国外公共服务的实践表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通过适度引入机制,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均等化的双重目标,既能促进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又能促进减少服务成本[6]。我国各个公共服务领域正在进行深入改革,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在公共服务领域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变直接支持为间接支持,开展有效竞争,促进这些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6.3 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
  公共服务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合力,积极开展社会化合作,吸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推行社会化合作的创新发展模式,这是不断促进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6]。
  6.4 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
  公众的需求引领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先进公共服务发展模式是相似的,都是朝着公共服务泛在化、人性化、均等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相对较快,不仅设备现代化,而且在实现服务泛在化、人性化等方面都发展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中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在实现服务泛在化的实践中成效显著,得到了市民、政府以及业界的认可,这对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饔谩
  
  7 结 语
  服务泛在化的理念就是将公共服务直接送到用户家庭,到达用户桌面。社会公共服务具有广泛的需求和无限的发展空间,公共服务的泛在化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规定泛在化的服务一定得怎样做,或一定不能做什么。公共文化服务要发展就不能将理念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和范围里,而要勇于拓展发展空间,延伸服务能力所及的范围,彰显在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地发展,从而掌握未来社会服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潘 登.浅论泛在图书馆[J].中国校外,2009(12):31—34.
  [2] 林 辉.泛在图书馆的特征[J].图书馆杂志,2008(3):12—13.
  [3] 谢 珍,杨九龙.泛在知识下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7—8.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 初景利,吴冬曼. 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8(4):62—65.
  [5] 张会田.泛在图书馆: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J].图书情报工作情,2009(19):40—4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英国教科文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研报告[EB/OL].[2010-06-01].http://jkw.mof.gov.cn/zhengwuxinxi/tashanzhishi/201006/t20100601_320650.html.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