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2-3增进效率的特性 如果组织中的成员仅仅完成自己的份内事而不与其他成员交流学习.上下级之间只有命令而没有彼此的沟通协调,那么员工也潦草行事,缺乏整体观念,这个组织必定是支离破碎,没有凝聚力。组织公民行为恰恰弥补了单一的岗位描述所带来的员工各自为政.对利益斤斤计较而忽略人际关系的缺陷。OCB的利他行为为每个遇到困难的员工提供热心的帮助,OCB的公民行为促使个人为解决组织的困境集思广益,这有利于提高个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工作效率。一些学者甚至把组织公民行为称为组织的粘合剂。
1.2.4情绪性 由于不受到组织正式奖惩制度的约束,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较大。同样一件小事,当员工心情愉快时他会毫不介意.而心情郁闷时就会小题大做。一个馆员会因为最近家庭关系和谐对同事嘘寒问暖。也会因为一时间的同事摩擦而朋友反目。总的看来正向的积极情感会强化组织公民行为,而负向的消极情感则削减组织公民行为。
2组织公民行为对工作的启示
2.1激发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五动效应
图书馆所关注的就是知识的保存、和的传播,这一过程只有依靠读者不断利用图书馆才能实现。一个读者服务做得好的图书馆应该是读者回头率最高的图书馆。如果馆员能够始终主动服务、礼貌待人和情绪愉快地为读者释疑解难,那么读者就会受到正向感染,对图书馆工作给予支持,如主动地把书刊放回原处,不在书刊上涂抹乱划,对馆员以礼相待,赞扬馆员的出色服务等。同样。受到读者称赞和协助的馆员,工作起来就会有成就感、满足感,更为细心地为读者服务,使后者称心如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读者和馆员之间产生了“读者一馆员‘满意镜”’效应。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如果读者在借还书时自觉翻到条码所在页,那么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时间。虽然只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传达给馆员的信息却是读者很能理解他们的工作,愿意配合和帮助他们,那么馆员在对待读者的态度上就温和了很多。这种双赢的效果是读者和馆员共同期望的。
2.2资源的新思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2.1结构上突出女性的组织公民行为优势 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于受到重视的时间比较晚。在的结构上存在先天的缺陷,例如男女比例不协调,女性多男性少;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地缘搭配失调;身份层次呈哑铃型,一头是单位领导的家属当馆领导,一头是退休人员做下属,有的高校图书馆全是大小领导的家属;年龄结构上,离退休人员多,年轻血液少。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把图书馆人员配置的弊病描述得非常严重。
现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给我们以新的视角。首先,女性在组织公民行为上的优势可以弥补自身的性别弱点。图书馆的一些工作是非常精致和需要耐性的,如读者服务。其次,年高者更容易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果说女性在组织公民行为中的优势来自于先天的性别禀赋.那么年高者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则完全是由其经历所造成的。韦恩和布什以美国东南部的两家私人医院中的96名护士为样本。探讨年龄与利他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年纪越大越可能实施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年龄特征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