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4)
2013-08-01 01:07
导读:在新建设中,政府应以农民需求强烈且具有普遍性的产品为供给重点,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和医疗卫生事业上,扩大公共覆盖农村的范围,积极推
在新建设中,政府应以农民需求强烈且具有普遍性的产品为供给重点,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和医疗卫生事业上,扩大公共覆盖农村的范围,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进程。
(二)、饮水、治安是农民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公共产品,农民的需求差异客观上反映了当地的供给水平、收入水平、程度和身份等因素虽然对农民的需求偏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各级政府及村级组织应以农民的需求层次为导向,优先供给农民生存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尤其要加大欠发达地区的供给力度。
(三)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身份等因素对农民的需求影响显著
基于结果以及对现实状况的观察,我们认为农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差,各级政府在将发展农村,提高农民生活富裕水平作为政策重点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村,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以及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其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村干部与普通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基本一致,除环境问题之外,各项公共产品需求强度差异较小
村干部和普通农民选择的出发点不同,普通农要从家庭生计角度选择,村干部则将家庭需要和工作需要相结合,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主体具有零散性,只有将农民需求的个体决策转化为集体意志,才能真正影响供给决策。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村干部理应成为农民的合法“代言人”。同时,村干部作为特殊身份的农民,有着和普通农民基本一致的需求偏好,使其“代言人”的身份又具合理性。因此,从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意义上说,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必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