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2)

2013-08-08 01:08
导读:但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史研究.对保存历史文献、承袭历史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必然带来文化上的专制,具体体现在文献收
但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史研究.对保存历史文献、承袭历史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必然带来文化上的专制,具体体现在文献收藏的单一性上。秦灭六国以后.各国文献史料汇集于秦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国以外各国史书及私人收藏的各种文献及诸子百家之书“焚书坑儒”成为我国文献收藏史上的浩劫,对文献的收藏造成巨大的损失。公元前206年.项羽火烧阿房宫.除部分文献有萧何接收外,其余书籍都荡然无存。汉初“独尊儒术”、“废除百家”,在此环境下,幸存的“诸子百家”书又遭到摧残。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广开献书之路.这时候的藏书基本属于官府收藏或宫廷收藏东汉的文献收藏基本承袭了西汉的遗志,而且收藏内容更加丰富.除宫廷收藏以外,在宫廷之外建立了不少保管图书典籍的机构.如石渠阁、麒麟阁等。同时,私人收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校书大家”.刘向与刘歆父子即为典型。在加上造纸术的发明。汉代收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足以说明这种单一的文化价值观严重地遏制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导致许多珍贵的文献失传.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第三,重藏轻用的封闭式藏书活动。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推崇的始终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为学”不离“从政”,“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教育的宗旨之所在教育逐步受科举制的支配最终走向八股化在这种“问学为求官”价值观的指引下,文化素质分级严重。文献能够流通的范围有限。此外,文献作为文化涵养的代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图书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利用的禁地,不许百姓染指。这种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到私家收藏,以致形成一种文化垄断风气。图书典籍只能自己用,或藏之供之,进一步加剧了文献垄断。还有.一部分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为了附庸风雅.而进行文献收藏活动。在他们眼中.书并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被大量收集,只是为了体现其身份的工具。因此,他们也只是藏书而不读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四,收藏了相当一部分宗教书籍。修身养性的价值观导致收藏了相当一部分的宗教书籍道家强调个体的完善自由.与儒学形成互补。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与士大夫修养身性的思想互相渗透.直接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这些正可以使人在书海里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协调.修身养性。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价值观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方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体现着统治者的思想.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势必带来文化上的专制.文化的专制体现在藏书活动上.就决定着藏书活动的特色.并指导着藏书活动 
  2.2文献收藏活动影响文化价值观 
  人的存在不仅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因此.人的需要、欲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及价值观既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并由此构成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人类个体通过个体与群体和社会的互动.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文化价值观决定文献收藏活动的同时.文献收藏活动也影响着文化价值观.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文化价值观作为社会观念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时代的冲击.打上时代的烙印。从我国的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就可以窥见当时的文化价值观。由上文可知,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因此,文献收藏活动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文化的影响上。即对文化的繁荣发展上的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导致相当数量的王室所藏书籍大量流失民间.文献的流失为当时的士阶层对文献的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此时的典册趋于完善.士阶层最终拥有了统治力量。同时。私人收藏文献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了“学在私人”.孔子即为其代表并且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学术史上的繁荣——“百家争鸣”。诸子本都是周王朝的官员。后来周朝衰微.诸侯强大,周朝王官失其官位而流落民间。这些人一边讲学,以便游说诸侯,希望可以得到诸侯的重用。学术也有此走向了民间。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西汉官府收藏空前丰富.而且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太史公自序》:“汉兴,萧何辞律令,韩信申军法,张仓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见矣”。《三辅黄图》:“未央宫游石渠阁,萧何所造……藏人关所得秦之图籍”。可见西汉之初已注重收集文献,并建专室典藏。在此基础上出现许多“校书大家”,其中刘向《别录》、刘歆《七略》是第一次对战国至西汉学术文化的系统总结.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动荡时期。频繁的战争和政权的相互交替.宫廷秘史和衙门的文献典籍便大量散落于民间.加上私家收藏的发展,为文献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其中突出的表现是“私家修史”,为后代撰著了大量有价值的著作。“九品中政制”、“谱牒之学”也盛行于此。这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隋唐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官府收藏达到了顶峰,并构成了完整的收藏体系.对档案典籍有特殊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隋唐时期佛道典籍收藏出现空前的发展。从隋代开始,用官费从事写经事业。唐代寺院藏书制度日益精密,除收藏佛经外,还收藏其他类图书。如道家图书、医书等。这都为寺院藏书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范围.使得文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传统文化心情的表达领域.还扩展到了对心灵的修炼方面.即出现了修身养性的价值观。 
  两宋时期.虽然一直在不安定中度过.但文化学术却有空前的发展印刷术的开始与发展.学者印书更加容易。除了各朝皇帝多方寻求文献外.新编纂的书与大规模的补写.使得最主要的图书馆——崇文院藏书达八万余卷.可见其规模之大。此外.

上一篇:促进社会文明建设:政府公共管理的价值诉求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