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何以变迁?(1)(2)
2013-10-04 01:12
导读:就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下的经济背景而言,中巴车出城缘于市场竞争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宏观调控。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胜劣汰。象征长沙精
就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下的经济背景而言,中巴车出城缘于市场竞争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宏观调控。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胜劣汰。象征长沙精神文明窗口的公交系统不仅服务质量高,而且开进社区,方便市民,并给予市民一定的优惠,承担运营老弱病残的责任。相反,中巴车各种缺陷暴露无遗,而且造成了营运秩序的极度混乱,在竞争中已经难以生存,处于垂死挣扎的边缘。其次,就如昏聩无能的庸君不会自动放弃君权一样,“满脸烂疮”的中巴车在能姑且求得一份饭碗的情况下也很少愿意自动退出城区,这就使政府对公共交通这一公共物品的宏观调控显得异常必要。
就其文化背景而言,市民对文明社会的强烈呼声和政府基于城运会为树立省会的文明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中巴车出城显得势在必行。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就愈发迫切。市民再也无法忍受中巴车“脏”、“乱”、“差”、“危”的运营状况,希望在出行中能享受到轻松和闲适,感受到 现代 城市的文明、有序。因而建立文明、健康、有序的城市的呼声此起彼伏,中巴车出城已成为市民的迫切愿望。第二,全国第五届城运会将于2003年10月在长沙举行,这是长沙市政府树立文明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良好契机,而公共交通恰恰是城市文明的第一窗口,因而当机立断,“痛斩”中巴就在情理之中。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陈潭/吕普生
公共选择学派的民主表决理论简析
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层面的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