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2)

2014-03-08 01:35
导读:3.资源消耗方式的制约就我个人的看法,我国城镇化标准越来越高,城市建筑能耗已到了危及国家资源安全的地步。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城市人均用水量


3.资源消耗方式的制约就我个人的看法,我国城镇化标准越来越高,城市建筑能耗已到了危及国家资源安全的地步。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城市人均用水量是村庄的3倍,人均资源消耗量是村庄的6倍。我国未来人口拐点在14.5亿,如果城镇化率达到60%,就意味着有8.8亿人生活在城市。有学者认为,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全球获取”,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资源的世界大势与本国国情是我国城镇化路线图上必须标明的“路标”,如果我国的城镇化寄希望于资源的“全球获取”上,必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主张探讨走以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循环自给的新农村发展道路。欧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也同样面临过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出现的问题,他们以国家投资主导,带动农村的建设,保持农村山川秀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韩农村与城市在基础设施上已无很大差别,差别在空气和环境上,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甚至更好。

三、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依据上,一些地方、部门或经济学家言必称“国际惯例”。有的把城镇人口是否达到30%的诺瑟姆曲线用以指导我国城镇化发展;有的以刘易斯基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二元结构”论分析我国城乡分治;有的把“房价是否超出收入4—6倍的国际惯例”作为支撑房地产泡沫论的标准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农村经济数千年来基本属于分散风险的“粮猪型”稻作农业的小农经济。以西方“城镇化”理论进行体制设计,必然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城市管理体制推广到分散的农村,实行中央、省、市、县、乡(镇)、村的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不断增设对口机构,导致乡(镇)规模越来越大,一个中等乡(镇)机构数甚至超过了建国初一个县的机构数,上级政出多门下达的任务,到了基层就成为直接成本。结果是,高昂的行政成本、执政成本、制度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激化了基层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中国大学排名

因此,一味奉西方城镇化理论为“经典”、“先进”或“前沿”的研究工作是不负责任的。这种不负责任,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化走了一条脱离基本国情的路子,城镇越建越现代化,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最终刚性地排斥了农民进城。很多城镇甚至小城镇对新增人口的就业落户均有十分苛刻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城镇建设不是为农民建的,农民没有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如,城镇建设可以向郊区农村征地搞房地产开发,却不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不允许村自治体对工商业用地实行租赁制,对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也不允许农民参与股份等。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占据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开始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题。“穷人经济学”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理念。未来5年,我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化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均衡增长、均等机会和社会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失衡“陷阱”,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应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中获得。

上一篇:管理层收购: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现实 下一篇:全球化与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