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个人捐助图书馆的比较研究(2)
2014-08-05 01:45
导读:3.2 不同点 3.2.1 捐赠方法、策略不同 长期以来,国外和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资助图书馆发展时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同,导致捐赠结果明显不同。卡内基在
3.2 不同点
3.2.1 捐赠方法、策略不同 长期以来,国外和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资助图书馆发展时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同,导致捐赠结果明显不同。卡内基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的30年间,先后兴建了2 509个图书馆,我国与其同时代的徐树兰、张謇、荣德生等也都纷纷捐款兴建图书馆。但区别是他们的捐助方法策略不同,卡内基不是无条件捐赠楼房,他要求接受捐赠沾恩的社区,一定要承诺长久维护馆舍,并必须要当地居民答应每年赋税充当图书馆运作经费。这一方法使他的投资得到持续发展,终极成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上的里程碑。卡内基捐赠馆舍立下条件,无疑是个英明的手段,而我国的徐树兰、张褰等固然也在图书馆创办之初投进大量资金和精力,但由于没有相关后续配套
规章制度来规范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他们的捐赠只在当时成为义举,终极未能像卡内基那样名垂千史,只成为图书馆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3.2.2 图书馆运作模式不同 国外个人捐助图书馆都依据“会员模式”,依靠读者的气力运作图书馆,通过会员缴费来维持图书馆的后续发展。早在本杰明·富兰克林1731年发起、创办“自费图书馆”时,就有严密的保证图书馆得以创办和维持的措施:①会员出资,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具备经济利益的“经营单元”;②通过“每位首次出资四十先令,随后五十年每年各捐十先令”的制度设计,使得图书馆具备了长期经营发展的潜伏融资能力;③拟妥一份建议,并通过“有力的公证人”,将之上升为“明文规定”,使得整个创办过程、约束机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契约。而我国的个人捐助图书馆仅限于个人的公益行为、慈善精神,没有后续发展的措施和模式,目前很多的个人捐助图书馆面临资金来源和后续维护用度的短缺。此外,生活环境、个人阅历以及外界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影响这些图书馆的生存。如重庆唯一的民办图书馆苍梧书馆因创办人喻汝昌老人2004年往世而关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2.3 馆躲特色、服务方式不同 国外个人图书馆的创办者多是爱书的收躲家、大富翁,他们本身素质较高,对创办图书馆的躲书注重图书本身的使用价值和文物价值,使得馆躲文献整体质量高。此外,后续的“会员模式”(紧密依靠读者)使得他们有大量的资金来源购置高质量图书资料,从而形成高质量的馆躲体系,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1887年建立的纽伯里图书馆,以人文学科书籍居多;1895年创立的克里勒图书馆,以科学、技术、医学书籍为主;1933年开放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则专躲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各种材料。这些图书馆躲品各具特色,时至本日仍吸引世界各地学者慕名前来。与之对照的是,我国的个人捐建图书馆大多分布在农村,创办者多为普通民众,躲品和条件都只能提供普通的借还和阅览,仅能满足普通民众最基本的信息需求。
3.2.4 图书馆终极回宿不同 国外的个人捐助图书馆大多长期、独立运行,如亨廷顿图书馆运行80年、纽伯里图书馆运行121年、克里勒图书馆运行113年、摩根图书馆运行102年、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运行75年。这些图书馆或因馆躲特色,或因馆躲质量都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图书馆,成为公共图书馆无法取代的重要补充。而我国的个人捐助图书馆在建立之初都曾得到迅速发展,有的甚至名震一时,然而遗憾的是,它们后来都***中断了自己的历史,没有能够延续至今。多数以回依公共图书馆为终极,如徐树兰的古越图书馆(绍兴“鲁迅图书馆”的前身)、南通图书馆(现在南通市图书馆)、无锡至公图书馆(现在无锡市图书馆)、东方图书馆(1952年公私合营,转交公共图书馆使用)、北京木斋图书馆(转赠
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都终极流进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个人捐助图书馆未能长期持续存在,一定程度上受我国
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由于战乱不断,政权不断更迭、极大的破坏了个人捐助图书馆的成果。此外,解放后全面革除“私有化”,乡绅、富商阶层长期消失,民间已无力兴办私人图书馆,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中心集权的计划经济,使得民间社会荡然无存,个人捐助图书馆建设的活动和实践也随之销声匿迹。但可喜的是,改革开放后非政府组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步上升,民间社会气力重新抬头,出现大量各种社会气力参助图书馆事业的活动和实践。如由城镇群众自发创办的读书社、农民自办的家庭图书馆以及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公益性图书馆等。因此,鉴戒国外成熟经验,鼓励和促进我国社会气力参助图书馆长期持续发展,以尽快弥补国内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