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研究(2)
2014-09-09 01:23
导读:3.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比较与鉴戒。(1)拓展支持社区发展的资金渠道。从美国社区建设的经验来看,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由三个方面来支持。一
3.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比较与鉴戒。(1)拓展支持社区发展的资金渠道。从美国社区建设的经验来看,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由三个方面来支持。一是政府资助;二是社会赞助,主要是一些财团的赠款和民间捐款;三是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收取的有偿服务费,然后转而投资于社区建设。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的社区服务机构——罗山市民会馆,政府投资50%以上,其余为非营利组织的捐赠,其解决了政府在社区建设方面资金不足的题目。目前我市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极不规范,尚未形成固定模式,很多是通过集体或街区经济来实现的,缺乏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的良性运行机制。(2)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应承担有限责任。在社区建设中,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加上受科层制的限制,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往往反应滞后。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较灵活,可以及时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迫切需求。政府只需以合同方式,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资助,由非营利组织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项目,减轻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负担。(3)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改善社区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应加进到社区服务的治理、运行和日常活动中。据美国“全国独立部分”1999年所做的关于“美国义务捐献和志愿者行动”的调查显示,1998年,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将近56%的人加进了志愿者行列;共有1.09亿志愿者义务工作了199亿小时,相当于900万全时工人一年的工作量,每年捐赠时间的价值约2250亿美元;志愿者均匀每周工作3.5小时;41%的志愿者不定期到非营利组织工作,39%的志愿者则定期前往工作,每一周、两周或每月的固定时间做同样的服务。另外,由于社区中存在众多不同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使政府部分在社区服务的提供上有比较对象,有利于进步服务效率与服务品质。同时,非政府组织有时还可以接受政府机构的委托,相互结成合作伙伴,共同搞好社区治理与建设。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建议
1.社区公共服务应区分不同性质,制定不同政策。社区服务可分解为公共性的福利服务与私人性的贸易服务。凡与社区的公共生活相关,涉及到社区内更多人的活动,其社区服务的公共性越明显,社区服务的公众性越强,越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不过,如社区老人院,属于为老人群体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具有为社区老人提供福利服务的性质,也可以纳进公共服务,有人将其称为介于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之间的准公共服务。总之,无***共服务还是准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依靠市场信息和市场交易完成产品交换过程。目前,关于公共服务的定价和收费,这方面的政策研究相当薄弱,与实践的需求还相差太远。
2.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要以社区居民的根本需求为本。社区公共服务产生和推广的条件是社区居民的需求,而不是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的需求。如何冲破目前行政化的社区治理体制是个困难,上海的经验是依靠区一级政府引进锐意创新的社区外非营利机构。显然,只靠这种办法还不够。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主要是由街道办或区政府投资建立,初衷就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服务,本应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管好用好社区公共设施,事关社区全体居民的利益。这个设施应该怎么使用,由谁来治理,管不好怎么办,这些题目需要创造一种机制,让社区居民有权选择设施的治理者并对其进行监视,居民也有权要求政府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但又不能或不宜收费的项目以财政补贴。这种机制可能会随着社区建设的深进发展和新的社区组织的建立而逐渐形成。
3.改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要以社区居民的根本需求为本。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包括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治理公司。前两类是提供治理性公共物品的主体组织,后两类是提供服务性公共物品的主体组织,分属市场和社会两大领域,分别以行政关系、产权关系、社会关系、市场关系为基础,按照各自的运作规则开展活动、提供特定的社区公共物品,即所谓的“四轮驱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具体需求、需要解决具体题目时,可以直接找相应的职能性组织来解决。当需要职能性组织联合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时,由社区党组织出面,发挥协调、推动和监视作用,即所谓的“一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