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基本模式初探(2)
2014-12-10 01:45
导读:以及个人留意夸大公营部分私有化、目标治理、绩效治理也遭到各种批评指责,但尽管如此,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三
以及个人留意夸大公营部分私有化、目标治理、绩效治理也遭到各种批评指责,但尽管如此,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三)同等主义
同等主义既反对市场又反对官僚制,是以“团体主义”为合作行为的出发点或核心组织原则,采取的形式是激进式分权的自治单位。毋庸置疑,同等主义所提倡的团体自我治理、相互控制和面对面责任的最大化等要素对于现代的公共治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倾向于建立一种领导权,通过限制任期、轮流任职、对高层职员实行选举和革职制度、使官员承担组织工作的方式受到控制以避免权力滥用;(2)在一个成员高参与和团体弱治理的结构中,通过参与式***、激进分权和非正式团体的批评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来控制大型的失误和破坏性的权力游戏,从而达到集体的规范。
毫无疑问,同等主义作为公共治理的方法仍然有局限:首先,逃避责任是同等主义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弊病,团体成员都会争相躲避最不受欢迎的任务,其结果是重要的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也无法监视和保证工作的质量。其次,同等主义决策无停止的面对面商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轻易导致议而未定,这种耗时、低效又不计本钱的做法受到较多抨击。
二、公共治理方式之鉴戒
我国政府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治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行政治理的现代化,是有必要进行深进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以为,以个人主义为主导范式的西方国家新公共治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治理改革提供一定的鉴戒作用。
1.新公共治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治理方法,如目标治理、绩效评估、本钱核算等引进公共行政领域,对进步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新公共治理将竞争机制引进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我国行政改革可以鉴戒这种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进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范围内答应和鼓励私营部分进进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
3.新公共治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也应在制定法律法规和治理制度时,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治理制度落到实处。
4.新公共治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在鉴戒西方新公共治理思想的某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留意结合本国的国情。对于西方新公共治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鉴戒和吸收,而不能全盘照搬。
参考文献:
[1]D·奥斯本、T·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分[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和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治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3]俞可平.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澳大利亚[M].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4]马骏,叶娟丽.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