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馆治理系统的躲书剔除实践(2)
2014-12-22 02:11
导读:利用计算机很轻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定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定馆躲图书是否有使用价
利用计算机很轻易列出长期滞架文献的清单,但是要从这几十万条数据中判定出哪些图书应该在这一批剔除的确有困难。况且,判定馆躲图书是否有使用价值,使用频率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使用频率的高低并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的大小同步,滞架书刊中不乏一些内容质量、及其时效性都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书刊,不应属于剔除之列。因此必须启用专用的系统,把具体的量化指标限定条件输进计算机,如历年利用率要求、出版时间要求、复本数目要求、外观状态要求、修补次数要求等,其中连续利用率、出版时间、复本数目可以从数据库获得,外观状态和修补次数假如有记录以记录为准,没有记录则认定外观状态正常、修补次数为零。在计算机分类分类平台完成检索之后,记录符合条件的分类结果,天生一个符合量化指标的表单。面对学科知识千差万别、书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具体躲书,不是用几条原则标准就能决定取舍的,随时都可出现的一些实际题目。所以还需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还须对躲书进行逐类审查、逐种鉴别的,任何僵化的、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对拟剔除文献进行必要的复审。
对于通过复核的拟剔文献,才可以分门别类交付工作职员把对应的文献逐一从架位上按顺序抽取出来,按顺序集中存放。下架后应设一道复核工序,即由复核职员对下架的剔除文献进行认真核对,以防止误剔、漏剔。同时,对获批下架文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剔除文献的往向反映到相应的数据库,调整库位,天生新的排架号。
躲书剔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步躲书质量,让使用率高的躲书留在一线书库的开架书位上,方便读者取用,进步流通书位的利用率,控制开馆本钱。斯坦利J斯洛特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图书馆的核心躲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图书馆将其现有躲书的16~28%图书予以剔除,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所以蕴躲剔除不能将剔除文献轻率地抛弃,对尚有一定参考、利用价值的书刊,优先移至贮躲书库,密集排架,以为读者可能产生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保障。通过对躲书剔除相关题目的研究、分析和解决,可从躲书是否符合读者群的需求、躲书分类是否恰当、躲书著录是否正确、躲书排架是否符合读者习惯等一个个侧面为馆员改进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而有利于修正和调整资源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有利于治理水平的进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四、结束语
躲书剔除是躲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图书馆集成治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条件下,依托图书馆集成治理系统的功能,可为躲书剔除工作提供更客观、更正确的依据,并有效地保障躲书剔除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现代图书馆的躲书剔除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26)3:255-256.
[2]张泽梅,国内高校图书馆治理集成系统的选择[J].
图书馆学研究. 2006(1):53-54.
[3]李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