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论文(2)
2013-08-18 01:03
导读:这种结构关系在弗兰克看来是“大都市”与“卫星城”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久已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作为“大都市”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剥
这种结构关系在弗兰克看来是“大都市”与“卫星城”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久已形成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作为“大都市”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夺、剥削着作为边缘的“卫星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剩余,造成了后者的欠发达(p3)。弗兰克对智利的观察表明, 智利的不发达不能归因于有些人设想的封建结构的延续,实际上这种结构从来没有存在过(p115)。因为在智利,国内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这个阶级一直和国外资本主义利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直主要投资于商业,一直从所有重要的部门搜刮经济剩余。智利的国家及其组织机构,充其量不过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是资产阶级手中的工具。弗兰克在智利的发现与阿明对外围地区特征的概括不谋而合,在阿明看来,所有的外围形态有四大共同的主要特点:(1)在国营部门中, 农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2 )产生一个追随占统治地位的外国资本的当地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业资产阶级);(3 )具有当代外围地区所特有的官僚主义发展的趋势;(4 )无产阶级化的现象具有不完全的特点。这样,弗兰克就观察到了对理解智利和其他欠发达国家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国家”过去是,现在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处于卫星城地位的欠发达的资产阶级和国家,因而总是依附于处于大都市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在民族国家层次还是在国际层次上,智利和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在走向极化;同时,互相依赖,尤其是卫星国对核心国家的依赖也在增强,两者之间在权力、财富和收入,尤其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智利的商业、农业、采矿业乃至工业,也在经济上、技术上和组织体制上越来越依赖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并成为核心国家的卫星部门(p117)。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对“依附的链条”的论述,是弗兰克对依附理论所做的重要贡献。弗兰克认为,在商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时期,第三世界国家被迫接受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们的生产首先是为了出口,主要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对原材料的需求。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层领导者加入了这种依附体系,他们不可能越雷池一步,去创造任何独立的经济活动方式,而是越来越心甘情愿地在富裕的消费者和贫困的生产者之间充当中介者。他们是上层买办阶级,这个阶级的财富与生活方式越来越有赖于中心地区的经济上层的活动,这种中心地区被弗兰克称之为“大都会”。这样一个“依附的链条”,从世界上高度发达的中心地区,通过附属于这些地区的大都会伸向贫困的城镇和农村,经济剩余就沿着这个链条向外转移,最终由穷国转移到富国。“由中心城市和卫星地区组成的整个链条,从资本主义的世界的大都会延伸到卫星国的农场主或农村的商人,这些人既是当地商业中心的卫星,又有自己的卫星,那就是农民”(p34)。
在弗兰克和其他依附论者看来,要阻止对经济剩余的剥削,唯一的办法是打碎转移这种剩余价值的依附链条。然而,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出现,弗兰克呼唤的革命并未出现。跨国公司从经济上控制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它们就能通过各地的业务网去控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由于跨国公司代表着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日益集中和生产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它使拉丁美洲经济的“结构性危机”更加严重(p3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