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应对跨国零售企业的策略分析(2)
2013-09-03 01:04
导读:三、我国零售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取得竞争优势是成功的营销战略的核心,迈克尔?波特将其提出的竞争战略进行组合搭配产生出
三、我国零售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取得竞争优势是成功的营销战略的核心,迈克尔?波特将其提出的竞争战略进行组合搭配产生出4种一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成本专注和差异专注。与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相比,跨国零售集团在成本战略上有三点优势:一是具有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集团规模采购优势;二是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为争夺市场份额为主的长期亏损经营战略;三是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高效的运作系统为其节约了成本。目前,我国一些本土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规模,导致管理成本过高,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我国零售企业在与外资零售企业抗衡,宜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具体包括空间业态差异化战略、定位差异化战略及地域差异化战略:
(1)业态差异化策略
跨国零售商的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其他业态的优势还不明显。因此,对于我国零售企业而言,在百货店、超级市场、精品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业态模式上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以百货业为例,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上海大卖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8.9%,而百货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1%。在广州,广百、天河城百货、广州友谊和广州王府井百货,几乎占据了百货市场90%的份额。因此,在百货业态上只要找准符合自己特色的主题和定位,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除了单一业态经营,我国零售企业还可合理进行业态组合,规避风险,渗透市场,共享供应链,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零售商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跨国零售企业的模仿层面,而应深入研究适应中国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业态创新, 开发出适应当地消费者需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业态模式这才能真正在与外资零售商的竞争中,通过业态的差异化而获得竞争优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定位差异化策略
目前,我国一些零售企业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竞争中出现了定位雷同化倾向。随着家乐福、沃尔玛的进入,我国零售业刮起了“大型化”的风潮,出现了盲目发展大型超市,导致大城市中竞争过于激烈、市场趋于饱和的现象。我国零售企业面临重新定位和转型以顺应不同市场需求的问题。上海联华在发展大型超市的同时,对占比例较大的传统超市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例如,上海联华对1000平方米、1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分别向生鲜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社区店转型。我国零售企业应做好市场细分,明确目标顾客群,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实行定位差异化战略。从微观来讲,这种差异化可反映在产品、价格、便利、服务等方面。
(3)地域差异化策略
虽然跨国零售企业在版图战略上趋于向中西部和中小型城市,中国市场地域广阔,跨国零售企业的触角不可能伸遍中国各个市场角落,本土化的问题也将使跨国零售企业面临一段时期的适应期,这些都为本土零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中国本土零售业生在本土,长在本土,对本土的市场环境,国内商业法规熟悉,了解中国的人情世故,拥有本土化的公共关系手段,在产品上更符合当地消费需求,在服务上更贴近当地消费习惯。因此,选择市场缝隙,在外资不能快速进入的城市快速扩张,是未来本土零售企业市场地域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所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刘玉芽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
对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