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经济规则的实施机制(1)论文(2)

2014-03-12 01:37
导读:对规则的这种划分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便利。现实中,看似相同的规则可能具有不同的约束程度。例如区域贸易协定就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是松散的、无约

  对规则的这种划分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便利。现实中,看似相同的规则可能具有不同的约束程度。例如区域贸易协定就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是松散的、无约束力的规则,另一些则是类似于民族国家的法律;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规则对成员国可能是强制约束型的,对区域外国家则可能是自愿约束型的。  二、自愿约束型规则的实施机制
  对规则的实施者而言,自愿型规则之所以被遵守,是因为这是各方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后的一种选择结果。遵守规则的收益来自于规则的正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但遵守规则同样也要付出成本,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时,成本就更为明显。OECD在2000年曾基于美国、日本和英国3个部门55家企业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遵从国外标准会使成本提高10%。另一项涵盖了东欧、拉美、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16个发展中国家12个产业的159家企业的研究显示,遵从进口国所要求的标准和技术管制不仅使企业的不变成本提高,而且还会提高可变成本(Maskus et al.,2005)。因此,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一国(或一国的企业)才会选择接受规则;反之,它们就会拒绝接受规则。对规则的制定者而言,既需要提高遵守规则的收益,更需要增加不守规则的成本。现实中,自愿型规则的实施主要依赖于两类机制:全球市场约束机制和一国市场的约束机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自愿型规则,其实施机制也并不完全依靠市场本身,其他一些机制也会或多或少地发挥作用。
  (一)全球市场约束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大都是强制型规则和协商型规则,比如IMF、世界银行、WTO所制定的各种规则。但事实上,世界市场交易活动所遵循的规则大多数是自愿约束型的。其中,产品标准、技术规章与认证制度是最常见的自愿约束型规则。经过数次多边贸易谈判,传统的贸易壁垒(关税、配额)已逐渐减少,以标准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在WTO体系内,除了“动植物检疫措施”(SPS)之外,只有一个松散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旨在保证强制性的技术规章、自愿标准、产品检验和证明不会对贸易构成壁垒。即便是“动植物检疫措施”,也还存在很多灰色区域。该协议没有确定有关标准的实质内容和具体衡量尺度,只是鼓励成员采用国际认同的标准,如食品法规委员会(CAC)的标准、国际动物疾病办公室(OIE)的标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标准等。各成员也可以自行订立产品的技术规定,但必须通报与国际标准的差异,且说明其用意。该协议仅有的约束也只限于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基本上不干预非政府组织制定的自愿产品标准(霍克曼与考斯泰基,1999,中译本)。也就是说,WTO对国际范围内的标准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它为各国制定自己的标准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民族国家政府、区域贸易组织、行业组织都力图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自身所制定的标准、技术规章、认证制度。前欧盟贸易代表拉米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真正的21世纪贸易问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制定独立的产品标准、技术规章与认证制度,它们进入国际市场就不得不选择接受现行的规则。促使它们“自愿”接受此类规则的机制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满足特定的标准已经成为进入外国市场的一个前提条件。发达国家的需求偏好相似性导致它们通常会采纳相似的市场准入标准。例如:主要涉及环境与社会标准的SA8000;在国际农产品标准领域,“英国零售业联盟(BRC)食品技术标准”制定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规则;最近形成的“EUREPGAP水果与蔬菜标准”确立了食品安全、环境与社会规则。其二,由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生产网络、外包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已经被纳入到国际分工的链条之内,接受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技术规章与认证制度已经成为企业正常生产、销售、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生产供应链把相关的义务强加给了关联企业(Jaffee and Hensen,2004)。其三,发展中国家市场中介体系发展滞后迫使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的中介机构的认证,进而成为发达国家标准的接受者。例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进口谷物的黄曲霉素的含量并不做检验,也极少因为含量过高而扣押产品,但在美国国内市场上由于要根据黄曲霉素的含量高低确定价格折扣,私人中介机构通常都要对此进行检验。发展中国家缺乏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认证机构,于是就不得不接受外来的认证标准。其四,企业可以从采纳国际通行规则中直接获益(或不采纳直接受损)。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其资信评级直接相关。而国际通行的企业资信评级标准主要有穆迪债务评级标准、标准穆尔债务评级标准。只有获得较高的债务评级标准,企业才可能支付较低的融资成本。再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银行的资信水平和巴塞尔协定Ⅱ所确定的银行自有资本比率直接相关。只有达到巴塞尔协定Ⅱ所规定的水平,银行才能获得正常的资信评估。对于以产品标准、技术规章与认证制度为代表的自愿约束型规则实施的结果,经济学家还存在争议。一种看法认为,发达国家主导的这类规则实施结果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尤其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把所谓的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如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国际规则之内,将极大地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另一种看法认为,实施统一的国际标准将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Jaffee and Hensen,2004)。对此,我们认为,虽然少数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跨越这种贸易壁垒,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绝大多数国家却会因此被边缘化。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房价持续攀升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