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2)
2014-06-02 01:11
导读:(二) 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老百姓办的经济。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但这个概念是科学的。 (1)民营是相对于国有国营说的,因此,凡不是国有
(二)
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老百姓办的经济。民营不是所有制概念,但这个概念是科学的。
(1)民营是相对于国有国营说的,因此,凡不是国有国营,就是民营,不是官办,就是民办。民营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2)民营不等于非公有。民营也不等同于私营。民营比私营还要宽。民营大体上相当非国有国营。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实中只有三块: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民营在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作为一块,乡镇企业一块,民营科技企业一块,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块,这四大块中有交叉,但又独立存在,此外就是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也有公有制成分,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外资经济),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
现在许多私营企业家愿意用民营,不愿意用私营,这可以理解,是长期“斗私批修”造成的。但用民营并不错。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其实,私营也没有什么不好。 (3)近些年来有人指责民营,不让用民营,是错误的,没有道理的。民营有什么不好?我看好得很。它突出了民间、民主、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体等含义,突出了经营,淡化了一点所有制概念,有什么不可!
民营也不是我们的独创。中国早在30年代初就有学者用民营的概念。毛主席在1942年也使用过这个概念,他把民营经济就看成是老百姓的经济嘛,包括合作社。国外也有这个概念。
老实说,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民营,民营经济为主。国营、官营只占一小部分。没有民营,老百姓就吃不上饭,就活不下去。
(三)
民营经济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的活力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1)发展民营经济决不是权宜之计。它在我国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不让它存在它也要存在,谁反对也反对不了。为什么?因为它能发展生产力,它有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它才能解决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温州、台州、汕头、清河、海城、顺德等就是一个个的证明。这些年来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从战略的观点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形成四句话,四个意思。这就是:一是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二是民营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三是民营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四是民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只要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能没有民营经济。 (四)
民营经济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托,是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
(1)发展民营经济是改变地方面貌,增强地方实力,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主要途径。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靠国家投资是不现实的,只能依靠民间的投资,民间的力量,民间的积极性。
(2)现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确有差距,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而差距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发育程度的差距和民营经济发展上有差距。 (3)民私营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灵活经营,面向市场,动力机制特别强,有自我约束力,没有“大锅饭”、“铁饭碗”等弊端,效率高,效益好。有人推算,前些年国有企业的利润率为3%,私营企业的利润率为15%。
私营经济是真正的能人经济。凡搞得好的,都能成长和集聚一些能人。能人效益非常明显。我的看法,中国真正的企业家、经营者队伍,只能由民私营经济中产生。国有经济中基本上是政府官员。
民营经济中也有产权不清晰的,有的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是管理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4)中国不是民私营经济多了,而是发展还很不够。总起来说,中国民私营经济是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它的健康发展,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