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脆弱性的发展中国家新重商主义 ——对(2)
2014-08-31 01:41
导读:马来西亚 -6.6 10.5 7.3 印度尼西亚 -7.0 6.9 7.1 泰国 -14.1 10.9 6.9 菲律宾 -3.0 8.2 4.4 东亚(除日本) -24.1 108.7 111.4 注:东亚(除日本)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
马来西亚 -6.6 10.5 7.3
印度尼西亚 -7.0 6.9 7.1
泰国 -14.1 10.9 6.9
菲律宾 -3.0 8.2 4.4
东亚(除日本) -24.1 108.7 111.4
注:东亚(除日本)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中国台湾、泰国、印度尼西亚。
资料来源:BIS,2003 从东亚资本流动的结构看,最大的变化在于以国际信贷为主导的资本流动结构转化为 三者相对平衡的结构。麦金农(2000)认为,东亚国家在危机前具有发展中国家货币“错 配”的典型特征,特别表现为借短贷长和借外币资本币上,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危机后,东亚各国在银行体系重构后,显然加强了对国际借贷的控制。图2显示, 危机前,三种类型的资本净流入都呈增长趋势,尤其是主要由对外借款所组成的其他投 资增加幅度更大,而在危机中这部分资本流出幅度也最大。随危机后经济的复苏,其他 投资在危机后有所恢复,但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直接投资由于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变动幅度相对较小,但总体上呈下降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组合投资在危机中波 动幅度较大,但远低于其它投资的变动,并且在危机后的1998—2000稳步上升。2000年 后组合投资的资本流出虽逐年增加,但组合投资流出的主要是储备性资产,私人的组合 投资总体上呈流入状态。东亚国家在这一结构变动中明显具有风险规避的倾向(麦金农 ,2000),而外国投资者的风险度有所提高。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启动
美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状况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