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1)(2)
2014-09-09 01:23
导读:从美国金融失衡到全球经济失衡 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金融失衡是传统的看法,是老命题,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新命题。从老命题到新命题,创始者是美
从美国金融失衡到全球经济失衡 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金融失衡是传统的看法,是老命题,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新命题。从老命题到新命题,创始者是美国现任联邦储备系统主席伯南克。 伯南克在2005年3月发表演讲,强调他的反传统观点,他说:“我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反传统的,我将质疑一种普通的观点,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最近的恶化,主要反映了美国国内本身的经济政策和其他经济发展。我认为尽管国内发展肯定起着作用,但对最近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向上攀升令人满意的解释,需要一种充分考虑美国以外事件的全球眼光。更具体地说,我认为在过去十年几种不同的力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球储蓄供应的极大增长--一种全球储蓄过度--有助于解释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上升以及现今世界相对低水平的长期实际利率。” 伯南克的观点发表以后,很快被媒体炒做成对新兴市场国家重视储蓄的批判。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节俭悖论:过度储蓄正在为全球经济积累麻烦》的文章。该文把凯恩斯主义的“节俭悖论”应用于当前的国际金融领域,认为“如果私人领域的储蓄需求未能得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补充,一些国家就会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为了维持这种状况,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压低货币汇率,它们的贸易伙伴将出现经常项目赤字”。作者说:“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应该减少过度储蓄,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过度储蓄。”后者“正是造成今天的低实际利率、近乎疯狂的对高额回报的追求、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日益增长的全球不平衡状况的罪魁祸首”。 更有甚者,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也就此问题大做文章。把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 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在其2006年11月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对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的风险大加渲染。报告说:“2006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将超过8000亿美元或接近GDP的7%。这是历史上的极高水平,没有国家能够对此支持很长时间。其风险是:如果美国的借款能力突然停止,美国经济可能遭受急转直下的衰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会随美元的下跌骤然飞升,股票市场行将崩溃。”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埃及农村地权冲突调查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资产价格波动的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