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民间资本大变局的经济法探究(1)(2)

2015-07-23 01:04
导读: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温州炒房团”而不是“深圳炒房团”或“上海炒房团”之类。因为在这个时期——在这个股市低靡的时期,只有

这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温州炒房团”而不是“深圳炒房团”或“上海炒房团”之类。因为在这个时期——在这个股市低靡的时期,只有温州人手里还有大把大把的闲钱(闲置资本),而其它地方的民间资本却因为缩水而手头上“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钞票越来越难赚”,当然就没有那么多游资去全国各地南征北战地炒房了。
这不可避免地又牵扯到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温州的这笔巨额民间资本为什么不继续投入到轻工制造业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中去?为什么不投向其它领域?为什么这么集中地把赌注几乎全押在了炒房上?
要回答这连续的三个“为什么”,必须从经济学上寻找隐藏在背后的经济规律。我们会发现:这是由于温州民间资本的战略转移遭遇了瓶颈!
第一,若继续投向轻工制造业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由于眼下的轻工业产品加工生产和模仿制造已达到近乎饱和,面临着新市场规则的制约和残酷的市场竞争。达到了规模效益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之后,再向轻工制造业扩大投资就显得失去了必要,已经不再符合经济原理。
第二,若投向重化工、机械等大型产业,则温州明显缺乏产业基础,不象东北那样有深厚的重工业基础,而且,由于国家现在实施“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战略,温州在政策扶持上也无法与东北相比。这条路似乎行不通。
第三,若投向高科技产业,则温州缺少足够的技术和人才。这条路好象也走不通。
第四,若投向其它一些很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在目前却恰恰又是民营资本限制进入的领域;即使现在国家的法律条文上已经允许民间资本“有限度地”进入这些领域,但也由于是刚刚放开,事实上的限制仍然没有消除,离理想的自由状态仍差一大截。出于对自身投资安全的考虑,温州民间资本在目前的形势还没有彻底明朗之前,还不敢放胆把大笔的钱往这些领域投。所以,这条路也不能通罗马。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条条道路都似乎无法最快、最便捷地通往罗马。但资本的天性就是“运动、运动、再运动,增值、增值、快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闲置的温州民间资本左冲右突地找出路,猛然间发现:投向房地产最安全、最快捷、最可行。因为炒房最适合温州人这样的民间投资者,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方式,做好了,利润可能远比其它领域高;即使做不好,至少还有几套房子在自己手中,不会象股票那样变成一堆废纸,况且转手脱身也容易得多。
而且,炒房不受重工业基础、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人才供应等因素的限制,大钱小钱都能做,大的投资者可以买下整栋楼,小的投资者也有能力买两三套,十分灵活,船大船小都方便调头。
于是,在遭遇了战略转移的瓶颈后,温州民间资本一方面是“迫不得已”
地、另一方面又是“心甘情愿”地涌向了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蔚为壮观的温州炒房团席卷全国之热潮。
实证分析:中国民间资本大变局初现端倪
温州人炒作房地产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人几乎挨家挨户盖起了新楼房,当时盖新楼房主要是满足自己居住。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温州人已不满足一家一幢楼房的居住水平,又开始疯狂地建新房或购买商品房,当时一些有钱人家一户至少拥有3-4套房子。这样超常的购买力导致当地房价几年来一路攀升,至今房价仍居高不下。目前温州一般地段的房地产每平方米均价大约在6000-7000元左右,这样的房价对一个地级城市来说算是天价了。温州人炒房也促成了当地房地产公司的发展,现在温州有40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一个地级城市拥有如此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国内是罕见的。
然而,房地产作为一种带有“天然垄断性”的稀缺资源,必须不断向外扩张,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资本之追逐,于是,当温州本地的房地产被炒完之后,财大气粗的温州民间资本把触角伸向了外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最繁华、也是离温州最近的超级大都市,当仁不让地成了温州炒房团向外省市扩张的第一站。2001年8月18日,一个由157人组成的温州购房团浩浩荡荡开进上海,3天就买走了100多套房子,把5000多万元砸向了上海楼市。这批人后来被认为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批专门真正意义上的炒家。根据温州驻上海的商会统计,现在大约有200亿元的温州民间资金注入了上海的楼市。上海房价近几年一路飙升,给温州炒房者带来了超过20%的投资回报率。[1]
上一篇: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软硬兼施”(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