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理论方法与中国实(2)
2015-08-03 01:03
导读:dC/dR=dB/dR(1) 式中,C为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B为持有储备产生的收益,R表示持有的储备量。运用成本收益法探讨储备需求并将其模型化、具体化的经济学家
dC/dR=dB/dR(1)
式中,C为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B为持有储备产生的收益,R表示持有的储备量。运用成本收益法探讨储备需求并将其模型化、具体化的经济学家,主要有H. R. Heller和J. P. Agarwal。
由于Agarwal模型是在Heller模型基础上,克服Heller模型的某些不足,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差别,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的一个储备决定模型。因此我们主要介绍Agarwal模型。按照Agarwal确定储备需求的标准,发展中国家的储备持有量,必须能使其在既定的固定汇率上融通其在计划期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收支逆差,同时使该国持有储备的成本与收益相等。至于如何确定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和收益,Agarwal认为,用储备货币进口必需的投入后能够生产出来的那部分国内产品就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对于持有储备的收益,Agarwal是用一国在发生短暂的、意外的国际收支赤字时因持有储备而避免不必要的调节所节省的国内总产出来表示的。因为如果没有储备,在发生国际收支赤字时,政府就会对进口实行直接限制或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减少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相反,如果该国有充足的储备来弥补赤字,那么就不必压缩会影响生产能力的进口,也就不至于导致收入的成倍缩减。
在此基础上,Agarwal建立了如下的最优储备规模决定模型:

其中,D是国际收支逆差额,π为逆差出现的概率;m是该国单位资本的产出效率,即资本产出比率的倒数;q1是该国追加资本中的进口比重;q2是进口资本品占该国总产出的比重。
3. 因素分析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使其迅速膨胀的外汇储备控制在合理规模,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下面是我国经济学者运用因素分析法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两个模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 胡援成模型
胡援成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外汇储备与贸易进口额的比率;b国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c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d偿还外债本息的数额;e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回流的外汇支付;f一国金融当局外汇政策的需要。
根据上述因素分析,设所需要的适度外汇储备量为R,年进口总额为M,外汇储备可满足年进口付汇的比例为g,外债余额为D,年还本付息用汇占外债余额的比例h,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K,利润汇出用汇比例为s,国家为平抑外汇市场波动稳定汇率所需要的外汇储备额为E。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则有:
R=M·g D·h K·s E (3)
(2) 武剑模型
武剑通过对国际收支状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后,根据国际收支各项指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一个量化模型。武剑模型也是在综合考虑各项用汇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属于因素分析法这一分析类型。
武剑筛选出以下4个变量作为建立量化模型的构成要素: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DF1 ) ,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DF2),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利润的用汇需求(DF3),国家平抑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稳定汇率的用汇需求(DF4)。上述4个因素构成外汇储备需求的基本内容,除此之外的一些短期的随机扰动因素,武剑认为并非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故不列入基准规模的界定方程。综上所述,可得到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
FR*=DF*=DF1 DF2 DF3 DF4=a1Lmp a2Deb a3FDI A (4)
式中,表示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基准数值); 表示对外汇储备的基本需求;Lmp表示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累计外债余额;FDI表示外国直接投资的累计余额;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a1表示维持正常进口的时间(以年为单位);a2表示外债还本付息比例;a3表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利润比例。武剑根据中国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惯例,将a1的取值范围定在20%~30%之间,a2的取值范围定在8%~12%之间,a3的取值范围定在8%~12%之间,A的取值范围定在50 ~100亿美之间,Imp,Deb和FDI取当年值。对于不同国家,a1、a2、a3和A这几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参照国际经验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