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2)

2013-07-16 01:12
导读:近10年来,中国国民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油气生产增量不足,但需求增长强劲。据预测,
近10年来,中国国民快速发展,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油气生产增量不足,但需求增长强劲。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年需求量在2.1亿吨的基础上,到2010年将达到3.5亿吨,将成为世界主要原油进口国之一。
  (二)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度差
  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保证或基本保证2020年需求的有26种,不能保证的有19种。特别是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中国企业存在经营粗放、消耗高、浪费大、经济效益差、缺乏竞争力等现象。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5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每年可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中,没有利用的价值达500多亿元。据,中国工业产品能源、原的消耗占企业生产的75%左右。
  (三)破坏问题突出
  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展,总是要破坏环境。而环境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有限的资源。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同时他们将工业化阶段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这些产业一般是破坏环境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面临更严重的环境破坏,即环境资源的耗竭。目前中国快速发展的产业依然是传统型产业,发达国家都纷纷到中国建厂,或将原料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一定程度上将环境的成本附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
  (四)资源开发与节约得到重视
  中国一直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方面的投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缓解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1990年价)由3.97吨标准煤降到2.77吨,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达4.1亿吨标准煤;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43%提高到52%。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如:2006年起,逐步对资源类产品开征“权利金、资源税和特别收益金”,以此来建立节约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要求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利用国际资源、资本、际和技术。全球化使得中国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为中国带来了强大的外部环境压力和环境建设动力,可以朝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科学、技术先进的新型发展模式方向发展。
  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重视能源综合利用
  在工业化发展中,一方面要追求传统的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注意后工业化目标的实现,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制定对外经济战略,特别要防止发达国家的污染出口政策对中国环境的破坏。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应当着重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经济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效率,同样需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中国政府制定的节能目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1995年2.33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的1.25吨标准煤,2030年的0.54吨标准煤和2050年的0.25吨标准煤。
  (三)拓展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一是可以通过贸易途径直接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二是挖掘资源开发和节约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等。
  (四)发展高技术产业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方面,中国必须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扶持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发展传统产业。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即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注重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此基础上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缩短工业化的时间和进程,提高工业化的内在质量。
  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中,重点是提高全民资源保护意识,改变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战略,发展新型节能产业,以全球化的思想发展资源产业。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从中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培育人才,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Z].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
  2、郭克莎等.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3、王克勤,乔国栋,黄厚珍.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战略——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N].经济时报,2002-11-20.
  4、周光召.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王梦奎.2006~2020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 

上一篇:浅谈油田企业稳定工作方略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