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丰富多彩又变化无穷,人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仅从某一侧面去认识、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难免染上形而上学的色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最后目标是对其整体及内涵(包括质与量)都充分理解”。 非逻辑思维是一切在形式逻辑基本范围内所不能包容,而又在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有效作用的思维形式,如灵感、顿悟、直觉思维等。化学学科承担着比其他学科更加重要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任务。灵感、顿悟、直觉既非轻而易举,亦非神秘莫测,虽有不确定性,却也不是无训练规律可循。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日积月累,善于穷思竭虑,及时捕捉顿然醒悟的思维亮点,记录突如其来的思维成果,要培养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淀和亲历体验之下无意识地从整体上迅速猜测、预感或察觉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联系,让非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答此题,一、考虑这几种气体的收集方法;二、考虑该仪器组按当前的放置方式:(1) 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2) b口进又可收集什么气体?三、将该仪器组正放:(1) 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2) b口进又可收集什么气体?(3)如将其中装满水呢?如果装满饱和食盐水呢?教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问,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博,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五、灵感思维方式
学习化学要注意捕捉灵感思维,发挥灵感思维的神奇力量。“如果把逻辑思维视为抽象思维,把非逻辑思维视为形象思维或直感,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 悟,它实际上是形象(直感)思维的特例。灵感的出现常常带给人们渴求已久的智慧之光。文艺工作者往往依靠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灵感去认识、去创作。殊不知单凭自己片面的经验、“跟着感觉走", 不去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予以科学的综合,"灵感" 这位可爱的“客人”是不会来拜访你的。元素周期表、万有引力等的发现无不现着“灵感”的光芒。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多思甚至沉思是灵感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教学生善于思考,注意思维的技巧和灵活性。如果学生的思维流畅、灵活而快速,遇到问题便会迅速地作出反应和判断。
只要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境、创设不同的条件,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能力,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力。
参考书目:
(1)钱学森的思维方式钱学敏
(2)《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台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创新思维法》 扬雁斌编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