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信用卡大量营销与品牌营销战略(2)
2013-05-03 18:22
导读:市场营销 ,从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战略性选择之二:客户反馈信息与服务跟进及时到位 目前,在信用卡营销的市场大战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促销行
市场营销,从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战略性选择之二:客户反馈信息与服务跟进及时到位
目前,在信用卡营销的市场大战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促销行为过度,基本上采用的是大量人员推销、广告与宣传品促销、公共关系促销以及有奖促销,并没有做到客户反馈信息与服务跟进的及时到位。
金融市场属于服务市场,金融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发卡行应该清楚法律的最基本要求,即服务承诺的时效性。某些银行即使是国内信用卡营销的佼佼者,其促销信息所传达的服务承诺也没有任何清晰、明确的时间范围,在其信用卡促销的年费返还、提供法律服务、意外伤害保险、道路救援等附加的服务承诺中,没有注明时限是1年、3年或无限期。另外,某些银行的促销方案明显带有过度促销的技巧性痕迹,如“一卡平天下”、“无须担保”、“无须保证”等宣传用语会衍生出很多歧义,并隐含着模糊性的诱导功能。
信用卡发卡行所谓的“服务承诺促销”,从承诺的时间范围来看是服务不承诺,服务承诺只是促销承诺而非战略承诺。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的售后服务缺乏实际跟踪调查、缺乏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的服务跟进,客户所接收到的“服务信息”主要是鼓励刷卡的售后促销信息,而这种源源不断的功利性促销信息,实质是对顾客进行干扰的信息噪音。因此,大量营销模式必将被顾客所淘汰,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看到信用卡发卡行营销为上的战略调整迹象和战略改进措施。
战略性选择之三:营销推进与市场培育的战略节奏有效
循环透支消费即循环信用产生的透支利息是信用卡盈利的重要渠道,如美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利润的60%来自循环透支消费所产生的利息。但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只有2%的客户经常使用循环信用,85%以上的客户每月全额还款。而很多商业银行空泛地相信这样的战略预期,即1980年代与1990年代出生的消费者会大量地使用循环透支消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seac.com )
战略的关键不是空泛的预期,信用卡品牌战略的关键是战略预期与战略实现的有效对应,市场竞争中体现为战略跨度选择、战略节奏控制和策略实施过程的战略成本投入清晰化、科学化与效率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战略达到:对其市场盈利预期的跨度分析是清晰明确的,对其实施过程的市场风险、市场竞争难度和潜力以及投入成本也是清晰明确的,对其市场培育与营销推进的战略节奏是可以调控的。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及与之相对应的成本投入、策略实施,都只是建立在未来信用卡消费市场肯定具有发展前景的基础之上,这种未来方向的定性认识与市场容量、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总量没有多少关联,尤其是与信用卡发卡行的个案竞争没有必然关联,相反却极容易导致众多个案银行大量营销和恶性竞争的产生。这就说明了信用卡的营销推进与市场培育的战略节奏失效。
假定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培育周期为10年,当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之后,需要长期、持续的营销投入时,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并不具有坚持市场持久战的战略准备,信用卡大量营销决策的后遗症会充分暴露。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要么是不计成本、不在乎过程效率和效益的长期非战略投入,以期待信用卡成熟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到来;要么是终止大量营销的前期投入,缩减公司编制、辞退人员,采取“随行就市”的被动营销。由此,多数商业银行的营销过程,也就无从获得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体,也就无法累积获得信用卡消费的市场份额,也就谈不上市场竞争胜出。
综上所述,信用卡战略营销要求本地银行持续以信用卡兼具消费支付功能和信用透支功能为营销基础,以持续服务承诺有的放矢为客户服务,以市场培育与有节奏推进为战略对策;以信用卡盈利模式、客户忠诚度、风险控制和信用卡关键业务能力建设为主要策略着眼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注释:
①“5万+n”是指授信额度可在5万元以上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