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研究(2)
2013-08-14 01:04
导读:2.5 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后勤物业没有成为独立的企业,只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的费用给物业管理部门,学校师生是物业服
2.5 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后勤物业没有成为独立的企业,只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的费用给物业管理部门,学校师生是物业服务的接受者但却不是物业费用的直接支付者,所以很难要求物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一是主动服务不够,存在服务不及时、不到位情况,有些工作经常要拖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二是校内物业服务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定期的巡检和维修保养不够;三是在校园绿化和卫生保洁方面比较重视主干道和主要场所的服务,而忽视一些死角和比较偏僻的地方;四是校园管理不到位,对乱贴乱画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影响校园环境者管理不力。大多数正式职工服务意识还不适应现代物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着和学校其他岗位职工相互攀比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物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3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几点策略
3.1 创新 加强规范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的体制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按照《高校物业管理办法》, 转换机制,理顺关系,切实建立高校物业管理新体制。高校物业管理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从根本上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实体,并将原有服务区域内的创收资源划入物业管理公司,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企业在管理上要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在运营上,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拓宽经费来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物业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正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化经营的轨道,有力地支持了高教事业的产业化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经营服务实体,必须进行机制转换,选配精干、高效、能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愿意为服务的领导班子;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同时要努力实现经营机制的创新,坚持按企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资源配置,降低经营,建立健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现状采用不同的运作模式,要经过阶段性发展和过渡,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模式。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2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素质是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原后勤部门分离出来的,素质不高,难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承担起管理和服务职能。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后勤物业管理人才选拔和培养,选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进行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增强人员的思想、、身心、业务水平等方面的素质。通过加强物业队伍的素质建设,把每个员工培养成技术职业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员工的技术培训可依据岗位职责分别进行专业技能、礼仪礼貌、文明执勤、行为作风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制定计划,制定培训大纲,组织编写教材,进行专业讲授,示范训练,进行实践
。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3.3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因此在整个服务运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高效物业品牌形象。应做好以服务促进管理,从服务求效益,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以此来促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协调发展。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不断的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舒适、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改善校园环境、提高硬件档次等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
3.4 适度引入专业物业公司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要适度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可以适度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参与校内的物业管理,这种模式可以转变学校对物业管理的观念,还可以使校内的物业管理公司,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手段,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高校管理部门要循序渐进地扶植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壮大,使其逐步适应市场的要求。同时,高校的教职工也要改变观念,逐步树立有偿服务理念;物业管理人员要摆脱铁饭碗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进而推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