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六、结果分析及模型检验
1)表5,表6,表7都体现出:广东,浙江,江苏几个省近5年的经济环境协调度保持较高值,这与它们多年来经济发达,并以发展污染小的轻工业和高新科技为主的事实相吻合。
2)比较表5,表6发现,福建、海南两省经济环境协调度等级由2001年的一般协调水平上升为2005年的优良协调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两省在近五年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污染低的旅游业造成的。
3)通过表5与表6的比较还可以发现。2001年有6个省份处于经济环境勉强协调水平,一个处于一般失调水平,而2005年仅有4个勉强协调的省份,没有一般失调的省份。这正是国家政府对可持续发展重视的成果。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表7中有部分数据与表5,表6有较大偏差,是由于这5年间地区经济政策调整或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波动。
5)总体说来,我国各省 最好仿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结果的分析,,,,讨论到每一个省,,,
省区市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人均资源
拥有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相比国内其它地区稍好,但
是这里地理环境闭塞,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开发程
度很低,可用于改善环境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短
缺,社会发展总体水平难以提高。人才流失现象严
重,地区科研创新能力比较低下,未来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智力支撑与区域交换能力、政府管理调控能
力都面临危机。
七、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1.模型的不足
1)我们将环境和经济分两部分考虑,后将其结合对各省要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所选指标虽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也不乏一定的局限性;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些方面很难用具体的、量化的指标来体现,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由于统计资料收集上的不完整,故没有考虑到模型中;
3)由于能源消费总量资料难以获取,而我国多数地区是以电力消费为主,所以在本指标体系中选用了单位GDP耗电度数和单位GDP耗煤标准,这样无疑对一些能源大省产生影响。
4)本模型中没有考虑社会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在模型二中,对其进行改进。
2.模型的改进
模型二
模型改进可以作以下技术处理: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协调系统内容,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把协调系统分解为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部分来体现,得到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过程-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寻求反映区域综合的、动态的、真实的发展情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社会、经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割裂社会而讨论经济与环境的
相对于原来的模型,改进模型考虑了社会因素对经济、环境影响,
九、参考文献
[1]邓维等,镇江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环境保护科学,31(129),2005年
[2]伊海伟等,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人文地理,20(2),2005年
十、附录
附件1 图表
附件2 表格
附件3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