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经济伦理思想初探毕业论文(2)
2014-03-29 01:05
导读:三、公平是伦理的价值导向 公平是经济伦理的重要范畴,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为最佳的规则。公平观念是经济基础的产物,是
三、公平是伦理的价值导向
公平是经济伦理的重要范畴,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为最佳的规则。公平观念是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言,‘公平则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神圣化的表现。”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一方面是经济关系的产物,另一方面,公平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起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公平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贫富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新成立60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不可估计过高,因为农民收人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农民收人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之间的收人差距还在扩大。中国社会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认为,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城乡收人差距依然比较高,城乡收人比是3.31。假如考虑到可比性的因素,城乡收人差距大约在4一6倍左右。2000年城乡收人差距只有2.79。从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来看,去年城镇地区达到59.3台,比地区高10倍左右。
在地区差距方面,从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来看,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1.86倍、中部地区的1.56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50.31% ,29.06%和20.63%变为59.27% , 23.36%和17.37% ,东部地区比重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居民收人水平的区域差距虽然小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也呈扩大趋势。1978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是西部的1.1倍,是中部地区的1.2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1.5和1.46倍。区域间农村居民收人水平差距扩大的幅度大于城镇,表明区域间农民收人差距是区域收人差距的主要方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收人差距的扩大使公众不满情绪逐渐增长,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与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