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迪
1.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包括根据不同职业或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设立企业职工养老、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其他职业者养老保险等具体项目。虽然上述各国政府不一定一次性地构建上述所有的养老保险,但在构建过程中,先后不同程度地构建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不管各国政府构建养老保障制度的宗旨如何,但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则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关键。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是随着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养老福利费用对于国民经济是十分沉重的负担。例如,目前德国福利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4.5%,如此庞大的开支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支撑起这样高福利的养老保险体系的。
2.正确选择养老保险金筹资模式。从上述各国政府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不同的国家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各有千秋,但不外乎由社会保险税、单位缴费、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等形式。如何确立适合本国的养老保险需要的筹资模式,这种筹资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是各国政府在构建本国养老保障制度过程中所要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
3.养老事业必须走社会化之道路。养老事业是高投入、低产出、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的事业,完全依靠政府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出资、共同举办,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德国等国家的普遍做法是,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基金会,投资养老设施,并监督其的合理运转,仅在必要时给予适当资助,我们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创办养老事业更要依靠社会力量,走社会化、市场运作的道路,不能由政府包下来。当前发展养老事业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倡导社会特别是社区办老年福利措施,政府在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并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和,养老设施的财政运作应力求自收自支,走社会化、市场化、多条腿走路的道路,由此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事业。
4.逐步推迟养老保障金领取的年龄。日本等发达国家通常采用两个办法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一是渐进式延迟,每两三年延迟一岁,这是为了减轻政策调整的震荡;二是先从提高妇女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开始着手。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付由此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推迟养老金的领取年龄是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目前我们的对策应该是:(1)当前还不是出台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政策的适当时机。这一时期的主要策略目标是,坚决控制“提前退休”风潮,同时对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制定政策方案,准备逐步投入实施。(2)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渐进的方法。从自愿性推迟开始,发展到强制性推迟;从某些特殊职业开始,然后形成一般政策;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起步,扩展到全国;从延迟妇女的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手,推广到男子。(3)对低于标准年龄退休者,规定减额支付养老金的政策和标准也是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子。
5.构建新型的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高龄老人的增多,机构养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必须构建新型的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第一层次为救济型。具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仍然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收养,除“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外,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人住费用可以参照最低生活保障线予以减免。第二层次为福利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合作兴办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养老机构,以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第三层次为市场型。此类养老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部分高收入者的养老需求,可以按市场原则运作,以高标准收费维持高质量的服务。为了鼓励企业界参与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给予经营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降低公用事业性收费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