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责任理财观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企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企业的生产既是商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企业具有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两重性。作为企业的高层主管人员,也成为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西方某些者抽象掉人的社会属性,从单个孤立的人出发,片面强调其纯粹经济人的一面,不讲社会人的一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公司高管人员作为“经济人”,他要完成公司的经济责任目标,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合法的个人利益;公司高管人员作为“社会人”,他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绝不能离开社会,他要努力实现社会责任目标,承担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月颁发的《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上市公司应尊重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
在第86条中指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上述表明,国家有关部门从法规与政策层面明确规定了企业高管人员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即企业高管人员不仅要对股东负责,也要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负责。
社会责任理财观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形成共识,我国企业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共同实现。企业高管人员在中正确履行其社会责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企业高管人员在制订生产经营战略规划时,要把企业环境保护、节能消耗、生态建设规则纳入整个战略规则中,通盘考虑,在进行计划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面的投资安排。(2)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观念,在财务资金配置上把保证安全生产的设施建设真正放在第一位。(3)在广辟财源、保障就业的基础上,构建职工与企业高管人员工资共同增长的机制,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做到效率与公平相给合,使广大职工能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这不仅符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企业高管人员要重视必要的社会捐助和尽力支持企业所在社区的福利事业与安全维护工作,在这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财力支持。(5)要认真履行对债权人、消费者的承诺,遵守显性和隐性契约。企业高管人员应将这方面的财力支出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信誉投资,给予充分保证。
四、资本理财观
1906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经典之作《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世界银行采用的计量国家财富的方法中,以(占64%)、产出资产(占16%)、自然资源(占20%)三方面计算。所以,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创造能力的因素,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企业是物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契约,现行财务制度是以传统财务资源即物力资本为运作核心而进行的财务安排。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力资本产权化趋势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日益凸现,要求国企高管人员必须树立人力资本理财观,创新现行公司范式。
随着知识经济和人本经济的来临,国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高新科技企业已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竞争能力,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产品中物质的成分相对在减少,知识的成分在相对增加。随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实行战略转移,要从经济时代的有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本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承认人力资本产权并赋予其相应的权益。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应充分尊重和爱惜人才,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激励,保障人力资本权益。人力资源稀缺是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总根源(陈惠雄,2006),所有物质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化竞争机制必须改革和完善企业聘用制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开发与储备对于抵御风险、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国有企业应成为学习型组织,并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招聘行业精英,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岗位设置要求,大力开展各级员工的继续、技术培训和规划指导,使人力资本产能得以充分释放。此外,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必要条件。在人才的退出机制上,基于人本原则,不提倡裁员或末位淘汰,而应优先考虑采取休假、降薪等形式节省企业,共度难关,或者帮助员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