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市场信用的维持机制与路径选择毕业论(2)

2014-05-31 01:12
导读:二、信用的制度保障 在系统中,对信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制度通过影响人的预期,进一步影响到交易主体的行为,最终决定契约的执行状况和信用状

  二、信用的制度保障

  在系统中,对信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制度通过影响人的预期,进一步影响到交易主体的行为,最终决定契约的执行状况和信用状态。制度使人们对未来行为形成比较合理的预期,提供信任的基础。

  首先,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主体都要接触大量陌生的人和组织,并希望他们的行为具有可预见性。交易主体之间信任的基础是制度,因为制度对违约行为的明确的处罚规定和处罚的先例,使交易双方都有可计算之后的决策思考。制度为各主体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种稳定的预期。

  其次,交易主体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也就存在冲突的可能性,这就需要不同的制度对交易双方的机会和约束进行调整,确保交易的信用。交易一方的决策影响到另一方的时候,此一方的机会就是另一方的约束。于是,在大量的合作与冲突中,制度便发挥了协调的功能。

  再次,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制度为重复交易和交往遵循提供可识别的模式,使人的行为得到外在的约束,从而产生群体的秩序。人们行为的秩序作为一种良好的状态,它是激励人们合作的条件,并减少合作的。当秩序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时候,人们就可以预见未来,从而产生彼此信任。

  制度能够促进交易主体的合作,维护交易的信用,交易行为本身符合制度存在的诸多存在条件。交易既是群体社会发生的经济现象,又是经济博弈的表现;既是把权利作为交易对象的行为,又是形成交易规则的行动来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作为人们在社会分工与协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它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制度是约束个体行为、形成人类相互作用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制度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而变化(North,1990)。信用的形成和发展,“由组织和制度提供的外部建构负担着大部分解释责任。”制度和组织为交易主体收益最大化选择提供压力,使其在做出决策时考虑对方惩罚或者第三方惩罚,从而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制度和组织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良好的预期。任何社会、经济或体制都是由人建构的,并且这些结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有序社会里,具有人为的功能。这个结构是规则、惯例、习俗和行为信念的复杂混合物,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日常行为的选择方式,并决定我们达到预期目标的路径。因此,制度能够促进交易主体的信用。制度能够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市场信用度。

  三、市场信用的维持机制

  市场信用的维持需要一个信用链条。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和维持需要两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交易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在一个小规模的共同体中,靠共同的信仰和双方的制约就有可能使当事人遵守合约(讲信用);第二个层次是的、制度等为手段的信用保障机制。

上一篇:浅谈金融市场信用缺的原因从民法学的角度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