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防范经营法律风险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毕(2)

2014-06-08 01:24
导读:(三) 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随着 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较高

  (三) 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较高,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均必须达到TRIPS协议的最低标准,因此。完善知识产权、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成为与企业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大事。
  
  四、建立健全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积极避免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法律风险,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现代企业应建立健全经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综合监控,促进企业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运作,增加企业价值和承担风险能力。
  (一)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原则
  1、全面化管理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动态过程中,这就决定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必然是全方位的,全面化的。
  2、规范化运作原则
  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企业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公司各职能部门、各专岗在法律风险防范中的职责,并将此种形式进行固化,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法制化、规划化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3、闭环化管理
  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目的在于能够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体系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获得的多少,因此,不断评估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是企业进行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必不可少的闭环管理环节。
  (二)经营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加强项目建设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加强项目建设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应首先从项目决策入手。任何决策过程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和正当途径,全面搜集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实行严密的投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后评估体制及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使企业每项投资决策都是的,科学的,能为企业带来高经济效益的明智决定。
  其次,加强项目管理还应抓好项目签订环节。工程合同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项目开展的进程与节点,因此,作为项目建设的起点,合同的签订至关重要,项目的管理者必须重视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因素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加强企业内部运作,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合同风险防范机制的首要目标在于有效防范合同纠纷,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应对合同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在配有专责专岗的前提下,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到具体岗位,以便对企业合同签订和履行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和。其次,建立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严把合同审批程序,实行企业合同签订授权制管理,将企业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存到的风险消灭在签订前期的萌芽状态。第三,建立合同履行后的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的归档、合同信息的汇总,合同登记表的备案及合同履行后跟踪等。
  3、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要注意保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相关商业秘密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转让,还应预防企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体系应从两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保护:一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要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防范机制,避免侵权事件的发生,减少企业法律风险及经济效益的损失。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 《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
  [2] 《完善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信息》,2004年第22期;
  [3]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法律出版社,2006年4月;
  [4]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
  [5]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
  [6] 《常用律风险分析与防范》,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7] 《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7月;
  [8] 《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中国法治出版社,2007年7月;
  [9] 《阳关时代》,阳光时代事务所,总第48期;
  [10] 《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研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7年5月;
上一篇:关于BOT模式在西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的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