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3)

2014-06-10 01:23
导读:(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是推进城镇化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是推进城镇化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城镇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做到统筹兼顾、从长计议,重点发展资源优势突出、联结城乡纽带性强、拉动农村增长大的中心乡镇,并且突出特色,确定规模,注重实效,走环保型、人文型、节约型的城镇化道路。其次,要注意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各级各地政府必须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准则要求自己,最大限度地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乡村文明有机结合,克服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做到量力而行,分批、分步实施,推进城镇化健康、稳步、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切实加强规划的性、可操作性。各地政府在城镇化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以国家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农村现代化为发展目标,建立一整套关于城镇化发展的规划制度、制度和审查制度,保证规划的正确实施。
  (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举措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是全面推进我国城镇化的。一是根据城镇化的定位来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要以发展小城镇为重点;在较发达地区,则应是发展中小城市与发展重点镇并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注意发挥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适应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围按照产业结构和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中、西部地区,要结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域经济优势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在东部发达地区要适应发展形势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三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一定要注意该城镇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功能要严格区分,如区、商业区、住宅区、区等各方面的设置,有条件的可运用绿地、自然景观隔离。而且围绕中心城市的小城镇也要注意根据时代发展和地方风格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品位,打造精品城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合理利用、节约土地资源是城镇化的重要环节
  深化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改革和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制度,已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一是加快制定多元化的小城镇土地体系;二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将小城镇发展与旧城镇区域改造、盘活土地存量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区改造中的富余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三是鼓励发达地区的企业或个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到小城镇开发地区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健全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有序地流动,为农村经济规模化、化、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优化市场的运行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道路、信息技术、信贷、广播通讯等市场要素是市场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加快完善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推动型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国家有计划地拿出一定的资金,或利用信贷杠杆,支持小城镇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及的闲置资金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另外,国家也要通过制度的保证,使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保护,从而优化市场的运行环境,推进城镇化经济健康、有序、全面地发展。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城镇发展的智力支持
  城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相互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而且加强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和方向。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培训创新型人才是城镇化发展的智力支持。“教育的平等能影响社会的平等,建设新农村重要的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⑦目前,我国人口多且素质较低,而且在广大农村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全国约九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的却相对较少,而且文盲、半文盲还占有相当部分,这是城镇化中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通过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的统一协调,大力引进人才,培育新型农民,通过人才素质的提高,给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这是城镇化发展的源动力。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综上所述,推进城镇化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全局,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认真研讨城镇化的内涵、特征、战略地位及其实现途径,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满足广大农民日益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注释:
  ①方晓红《农村学研究方法初探》,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国小康社会新胜利而斗争》,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张宝文《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农村机械化》,载于《求是》2008年第11期第44页。
  ⑤申建军《首都社会和谐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页。
  ⑥毛振华《与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02页。
  ⑦李建业《农民权利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9页。

上一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