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外资国民待遇与引资策略的研究毕(2)
2014-07-06 01:06
导读:虽然税收超国民待遇的局限和负面影响是显然的,但这并非取消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税收国民待遇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单纯从税收
虽然税收超国民待遇的局限和负面影响是显然的,但这并非取消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税收国民待遇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单纯从税收超国民待遇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分析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原因,而应当将其与我国的引资策略联系起来。首先应分析税收优惠的引资效应。
1.从税收优惠自身来看,其引资效应存在着一定的的局限性。首先,税收优惠政策仅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或决定的因素。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勒和莫迪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实现一体化扩张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因素是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等,而不是优惠政策。乌拉圭曾是世界上对外资企业征税最低的国家,但它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并不大;美国对外资企业并不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但长期以来它却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出口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即成本型FDI)的影响较大,而对市场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影响较小;对注重短期利益的外资小企业影响较大,而对实行全球战略、追求长期利益的大型跨国公司则影响较小。可见,减少税收优惠固然会使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获得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之效。最后,税收优惠政策能否产生预期的引资效果,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资本输出国是否实行税收饶让制度。如果资本输出国实行税收饶让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就会使外国投资者直接受益,其引资效果就好;反之,税收优惠政策的好处就会转化为投资者母国税收的增加,纳税人并未真正受益,从而降低税收优惠的效益与质量。目前,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大多数国家尚未实行税收饶让制度,因此大大降低了我国税收优惠的实际引资效应。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资优惠的土壤已经变化,税收优惠的引资效应已大大降低,不再是吸引外资的必要手段和决定性因素。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政治环境上,我国政局稳定,国家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外国投资者可以放心投资;经济环境上,我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市场经济必需的法律法规,为投资者利益提供法律上的保护。上述中国经济环境的深层次变化就使得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大为增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虽然税收会直接影响到今后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这些外资企业往往都是因为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或者是看准了中国其他成本较低的优势而来的。这些条件已经成为当前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即吸引外资的非税收因素)。而当非税收因素能够发挥吸引外资主要作用的时候,税收超国民待遇也就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
三、国外吸引外资的成功经验的启示
国外吸引外资的成功例子并不少见,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巴西和墨西哥在稳步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同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合理的外资政策,而英国作为欧洲 “引资冠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成功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