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信息传播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毕业论(2)
2014-07-29 01:08
导读:二、农村信息传播缺失原因探析 目前,中国农村的大众传播事业尚不发达,存在诸多原因,具体如下: 1、经济制约 2002年,全国农村入均收入低于630元以
二、农村信息传播缺失原因探析
目前,中国农村的大众传播事业尚不发达,存在诸多原因,具体如下:
1、经济制约
2002年,全国农村入均收入低于63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927万.人均收入低于872元的农村人口有6102万。两者合计.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有9029万,其中西部12省区就有5535万,占61.3%。
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不足,尤其是文化消费类公共物品。统计显示,2004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中,对城市的投入占73.5%.高出对农村的投入47个百分点;而人口占全国人口70%强的广大农村地区。仅获得投入的26.5%。
由于贫困和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居民普遍信息消费能力较低。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为235.68元/人,仅占总消费的12.13%,其中大部分还是教育等刚性消费支出,而文化娱乐类支出不到100元,用于信息类的消费支出就更是微乎其微。
2、媒体忽视农民
按照传媒吸聚受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众化传媒和主流传媒。主流传媒就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也就是以质取胜的传媒。而主流媒体一个重要的参照就是主流受众。所谓主流受众是指:掌握消费的话语权(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强);掌握管理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他们握有一定的经济
政治权力);掌握知识话语权(他们属于文化精英类,至少接近这个社会阶层);掌握时尚话语权的媒体受众。在这样的标准下,主流媒体的主要受众不是农民。
农民受众在大众媒体中地位如何?《北京青年报》曾以《读你》为标题亮出了自己的“标准读者像”:他(她)是一位36岁左右较为成熟的年轻人.拥有高中或大专以上的学历,供职于政府机关、
科教文卫单位或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专业人士或“白领人士”,他(她)是拥有较高经济收入和消费投资决策能力的、对于流行时尚敏感的、享有最多的高档和豪华生活用品的城市人㈣。上海的新生代报纸,也纷纷争夺收入较高的“白领”和有预期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l1引。可见,农民受众也被排除在了大众媒介之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利益的诱惑
媒体组织的经济收益决定着媒体的价值取向。市场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要经过两次售卖,而版面、频道、频率等资源的售卖又是维持和发展媒体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媒介拥有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媒体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广告市场的支撑。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除了考虑发行量、视听率之外,媒体的受众构成和商品的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重点考虑的。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把眼睛紧盯在广告商身上,尽量报道能引起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注意的新闻,农村地区商品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忽视农村。再加之农村地域广大,居民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大众传播媒介要到农村采集信息,制成节目,需要比城市更高的经济成本,也促使大众传播媒介忽视农村。
4、被“放逐”后的不自觉
被主流媒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