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世界经济危机形成机制分析毕业论文(2)

2014-08-01 02:10
导读:首先,商业信用制度仍然是形成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杠杆。马克思认为,货币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形式时,经济危机随时都会成为现实。信用不是危机爆发

  首先,商业信用制度仍然是形成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杠杆。马克思认为,货币经济发展到信用经济形式时,经济危机随时都会成为现实。信用不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但它对于危机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3]。这就是说,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另一方面信用造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这个时候会出现债务偿付危机,信用出现紧缩。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3]。人们对货币和剩余财富的追求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商业信用开始演变为全社会用来投机套利的重要工具,从而再一次引发“荷兰郁金香”式的投资热。但总有一个时刻,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的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 [4] 遭到破坏的时候,链条会断裂,从而引起信用危机,爆发经济危机。随后,信用危机逐步转化为货币危机,经济危机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 
  其次,过剩仍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群众的实际需要。这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在第3卷第30章指出:“各个部门生产的不平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相反的“群众的有限消费”乃是危机的最终原因和根源[3]。他在这些地方考虑到危机来自或者由于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或者由于群众之间有限的消费而引起的超过需求的商品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和利润率下降被看做是这个过程的终结。当前经济危机不论在虚拟经济,还是在实体经济领域,都已经体现了严重的过剩状况。最主要的表现是由于房地产及其衍生品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生产过剩。房地产成为消费者的第一消费对象,从而迎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美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长达十四年的繁荣,同时也蕴藏了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的危机——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及其衍生产品一旦面临美国国人的购买力下降,将给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充当罪魁祸首的角色。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最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制仍然是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既然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矛盾。因此,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要消除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性地和破坏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5]。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各国家政府、大财团、垄断资本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剥削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经济危机更容易上升国际层面,1929年经济危机正是最好的例证。 
四、启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合当前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措施,进而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由于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商业投机与货币信用的矛盾就都得不到解决,经济危机就会周期性的不断复发。即使有关国家和商业财团可以暂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制造繁荣,但这种虚假的购买力只能暂时延迟经济危机发生的事件。届时将会昙花一现,引起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存在资本主义体制的基本矛盾,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即使现在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但是政府依然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在第一时间内反击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至于现在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仅仅限于因国外购买力下降带来的出口下降,进而导致的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在本质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剩有本质的不同,国家政府已出台4万亿的拉动内部投资和内需的政策,全力保增长。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相对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上一篇: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水循环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