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思考毕业论文(2)
2014-08-11 01:05
导读:三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从优惠政策竞争逐步转向制度竞争。过去,开发区主要靠基础设施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目前,各地各种园区的免税政策已经
三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从优惠政策竞争逐步转向制度竞争。过去,开发区主要靠基础设施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目前,各地各种园区的免税政策已经大同小异,有些地区减免税已经达到8~10年,甚至实行零地价,增加政策优惠的余地不大。因此,近些年来开发区间吸引投资的竞争已经变成制度创新、政府效率、服务体系的竞争。目前,国内几个主要开发区在制度建设和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开展“比、学、赶、超”的竞争。如,北京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上海出台了“张江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等等。
四是一区多园,发展专业园区。目前,随着开发区地域扩大,许多地区开始进行开发区内部功能分工,发展专业园区。如,杭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高
校园,医药园等;深圳建设高技术产业带,对不同区片进行功能划分;北京的一区五园中有科技试验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城等。
二、影响开发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
影响开发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区功能定位的影响
开发区管理体制与开发区的区划、功能定位有关。目前,我国的开发区区划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独立的新区。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开辟一个新区,其主要功能是吸引产业投资,进行经济开发。这种模式通常是老城市的延伸和扩展。通常采取准政府体制,管委会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并以经济开发管理职能为主。
二是小开发区带大行政区。在老区内设立开发区,开发区管理部门不仅负责新区经济开发功能,还有管理原有老城区的功能。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开发区直接带动所在区的城市化,或为开发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不论是采取行政区管理体制,还是准政府体制,实际上是兼有开发区与行政区职能,有的地区采取一班人马两块牌子。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是开发区和老城区为一体的无边界园区。如,北京海淀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杭州高技术开发区的主区块等。这种模式通常是为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特别是依托大学和科学院所的科技力量兴办高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个区域性孵化器。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区的管理机构要服从区、市双重领导,其职能主要是提供服务。
(二)改革因素的影响
除了经济开发和产业布局功能以外,我国相当一部分开发区还承担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试点功能。开发区在改革开放、转换政府职能和建立市场经济机制试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在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用人机制改革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制度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苏州工业园区在
社会保障体制、人力资源管理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进行制度创新。
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与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当行政区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接轨程度越高,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政府行政职能就越弱化,机构层次就越少。如,深圳是特区,特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优惠政策都优先于其他地区。深圳兴办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行优惠政策,而是创造高技术开发区品牌,提高入区企业的素质,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因此,深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内区外统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