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毕业论文(2)
2014-08-12 01:07
导读:2.1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在外部正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挑战,内部面临
2.1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在外部正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挑战,内部面临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转型的任务。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配比及管理能力、产品定价能力和总体盈利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变革高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收益增长方式,实现管理模式从规模导向到效益导向的革命性变革。
2.2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模式提出了挑战。
流动性过剩使得货币市场的短期基准利率逐步向超额准备金利率靠拢,难以建立起一条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利率曲线。缺乏这样的曲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内部资金的转移定价和金融产品定价,这将制约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一方面必须加强筹资市场分析,主动调整存款区域、客户、品种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将富余的资金应用于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和资金业务,增加资金使用的效益,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改变收入来源单一依赖于存贷利差的局面。
2.3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过剩的流动性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积累了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同时,突出了商业银行在有价证券等资产投资上的利率风险。此时,如果银行风险掌控能力不到位,就会在提高当期收益的同时积累下新的长期风险,使银行面临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约束与流动性过剩的艰难选择。
3 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お
3.1 扩大内需,改善储蓄结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为了改善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消费不足的局面,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深化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医疗、教育、社保、养老制度的改革,以减低个人储蓄,稳定居民支出预期;第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开拓新
就业渠道,促进再就业,降低失业率,以改善消费疲软的局面。
3.2利用金融市场创新改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的合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恢复统一的债券与回购市场,增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解决我国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比重高、企业负债率过高、银行信贷手段过度运用的问题,逐步改善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3.3 拓展理财市场
通过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有效分流被动负债,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商业银行要大力开拓基金、保险、债券、黄金、股票等理财业务,提高存款转化率,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要对理财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客户的理财需求,研究开发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通过拓展理财市场规模,降低储蓄率,分流被动负债,从而达到减轻流动性过剩的目的。
3.4 对汇率和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适当加快汇率改革以减少外汇占款是化解流动性泛滥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