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融生态视觉下的地方政府与金融发展(2)
2014-08-15 01:03
导读:目前,对地方政府晋升考核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指标,通过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投融资体制的逐步改革,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一定的经
目前,对地方政府晋升考核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指标,通过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投融资体制的逐步改革,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一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把追逐金融资源的占有规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视为其首选的政策取向。但是,如果相关措施实施不当,就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和土地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民间和外国资本,引发企业投资冲动,导致投资过热;二是干预银行系统信贷活动,地方政府的投资要求,通过挤压各类商业银行贷款来实现,造成了当地银行系统的隐形风险。
研究表明,地方投资过热,最终会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极大冲击,并且蕴藏巨大金融风险。据统计,2005年,西部某市学校、医院、公路等政府部门欠银行贷款12亿元,占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总数的10%,目前超过20%逾期不能收回,其中公路等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累计超过35%。从银行发放学校、医院、公路、城建等政府机构有关贷款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贷款发放“暗干预”大,大部分贷款为政府协调贷款,对贷款项目缺乏科学评估。
四、地方政府促进金融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地方政府是金融生态的重要主体,是构筑地方和谐金融生态的培育者、建设者,应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行为的关系。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客观上,在工业化加速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相对较高,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投资方向,促进本地区金融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应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都有巨大贡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中小民营企业数已占到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目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
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于资金和规模问题。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是地方政府当务之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地方政府应重视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由于现代高科技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高,投资大、风险高、回报高的特点,传统的金融体系很难直接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已经证明是西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及风险投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不直接参与中小民营企业及风险投资企业投融资的具体运作,只是对合格并有一定的资本金的企业提供间接支持,避免经营中的道德风险,并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宏观调控。
第二,重视技术支持。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大,许多创立企业的人员是专业科技人